-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微信等OTT業務或被納入監管軌道 引發業內熱議
什么是“OTT”?
Over the top原為體育用語,指“過頂傳球”。意指互聯網企業越過運營商(system operator),發展基于開放互聯網的各種視頻和數據服務業務,微信就是典型的OTT應用。
對微信是否收費的爭論還在持續,工信部出臺的《試辦新型電信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指出,對新型電信業務(包括微信等OTT業務)實行備案管理。不過,這一監管舉措引起了多方爭論,贊成者認為應該多促進微信這樣的業務創新,規范和引導其發展。但反對者認為將一些互聯網業務列為通信范疇并不妥,這些業務根本就難以管控,也沒必要管理。
微信等新業務納入監管
從年初至今,三大電信運營商計劃向 OTT業務額外收費等傳聞不絕于耳。騰訊公司互聯網與社會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指出,微信用戶數已名列全球即時通信類OTT服務商之首。
不過,微信作為一種新的通信手段,已大大沖擊傳統通信業務。知名IT評論家魏武揮認為,OTT業務其實終結了一個收費模式的歷史——即按地理位置遠近收費。在未來,OTT的收入模式也會和內容本身是什么無關。它的核心應該是:以多少字節量為本(這塊很有可能是免費的),以用戶需求強烈度為增值。
此前,微信等新型業務并未列入《電信業務分類目錄》中,工信部希望借機將微信等列入監管范疇。
工信部還暗指并不會干預微信收費這類市場行為。工信部在意見稿中稱,其他電信業務經營者試辦新業務,與電信運營商協商后不能達成一致的,可以申請電信管理機構予以協調。新媒體研究專家陳永東認為,世界各地OTT收費與不收費的都有,但不論收費與否,騰訊都會考慮微信平臺的贏利問題,或許依賴于其商業化步伐之快慢。
兩大陣營的沖突還將持續很久
工信部該監管舉措也引來了不同聲音。一位互聯網企業內部人士說,移動互聯網的產品如何定義,將決定如何管理。工信部將整個移動互聯網都列為通信范疇并不妥。互聯網通信根本就難以管控,或就沒必要管理。
一些專家認為,微信這類新型業務對傳統電信業務的沖擊是長期的。魏武揮認為,相對于收入增長,利潤增長這個部分,三大運營商都進入了“遲緩”的境地。運營商是一種前期投入巨大后期慢慢收回達到盈虧平衡點,后呈現規模效應的商業形態。但由于移動互聯網的沖擊,運營商原本的主力業務都受到了干擾,但網絡硬件的環境不夠,使得當前運營商在移動網絡上的增值服務還相當難以開啟,至多就是包月視頻流量免費那種。陳永東稱,由于種種原因,在2G市場強勢無比的中國移動在3G市場增速上卻趕不上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利潤增長自然乏力。
監管部門短期內也難以化解這種沖突。魏武揮認為,中國要步入4G時代,恐怕還有一定的時日。從運營商用戶數來看,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相加還抵不上中國移動。從高層政策制定的平衡性考慮,幾乎可以判定4G還不會立刻上馬。運營商們的利潤收入遲緩,未來還得有那么一陣子。
運營商反擊
據工信部統計,一季度我國短信總量雖然同比增長0.5%,但除掉群發短信后,點對點短信量同比下降10.9%,這再次印證了電信運營商對微信等OTT業務的擔心。面對微信等OTT業務的沖擊,三大運營商對策開始從“點名”、“封堵”向 “邊合作邊圍剿”轉變。
中國移動
中國移動計劃將飛信與飛聊合并、重構為融合通信產品。
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也傳聞近期推出“翼信”產品,意圖借預裝和網絡優勢,對微信展開反擊。
中國聯通
最近,中國聯通與搜狐視頻合作推出視頻流量包合作計劃,此次合作使得移動互聯網的收費模式繼從“按時間”到“按流量”后,開始進入“按內容”計費的模式。這也是國內首個運營商與OTT企業共同開啟的“流量+內容”收費模式。(記者薛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