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難叫、等車時間長……對120急救,(上海)市民頗有怨言。虎年新春伊始,上海市衛生局在市醫療急救中心召開現場辦公會,與專家和基層工作人員共商如何緩解120叫車難。
15日上午9點,市衛生局副局長李衛平一行來到位于宜山路的市醫療急救中心。在調度大廳,城區各急救分站的當班急救車的位置、狀態,都實時顯現在投影大屏幕上。中心主任趙華強介紹,本市連續三年將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建設列為市府實事項目,目前全市有急救分站111個,其中市區36個,全市救護車總量超過500輛,市區日間高峰時段當班車輛從2008年底的65輛增加到96輛,急救反應時間平均在13分鐘左右。
然而與此同時,市民對120的需求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去年全市120共出車43.02萬次,創歷史新高,居全國大城市之首。上海的院前急救服務水平,與市民的需求仍有不少差距。急救中心黨委書記郭永欽道出“苦衷”:“車子是多了,但院前急救隊伍嚴重缺員,全市現有急救醫務人員550名,與衛生部標準要求的1000人相差甚遠。”工作強度大、風險高、待遇偏低、職稱晉升難……本市具有執業醫師資質的專業人員大多不愿意從事120急救,且人員流失嚴重。“就拿我們中心來說,2007年—2008年共錄用了醫務人員124人,流失58人,進出比例近2:1,其中上海籍錄用20人,流失達到17人。目前在崗的急救醫師都已滿負荷工作,加班加點不說,忙得吃飯、上廁所都常常顧不上……”郭永欽介紹,加上交通擁堵等因素,去年中心城區13.71萬次呼叫,救護車于15分鐘內到達現場的只占70.16%。
“120工作人員的辛苦有目共睹,對涉及體制機制的問題,衛生部門正與其他部門積極溝通,力求有所突破。”李衛平說,“雖然改革需要一個過程,但百姓叫車的實際困難卻更為迫切,急救中心要在完善內部管理、提高效率上進一步下功夫”。市衛生局局長徐建光也明確要求緊緊扣住120及時抵達現場這個矛盾的焦點,拓展工作思路、拿出新辦法。
市醫療急救中心表示,新年里將推行改善急救服務的綜合方案。一方面,積極引進醫務人員,實行績效工資,待遇分配充分向一線傾斜;另一方面繼續增加運能,中心城區日常急救當班車輛將于世博會召開前達到120輛,提前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新方案的核心是改進急救模式。目前,本市120用車中轉院、出院等“非急救”占了近40%,制約了急救周轉效率的提高和反應時間的縮短。節后本市將啟動推進分類救護模式,即將80%的120資源確保真正的急救需要,而對非急救采取預約或延后到非高峰時段的辦法。
對于新方案,市衛生局領導提醒:分類救護模式剛推行時,部分市民可能會不理解,要加強溝通,做好解釋工作。“構建與上海特大型城市發展相適應的院前急救體系,是一項長期工程。上海120要以國際先進水平為標桿,借鑒其他公共服務部門的好經驗,力爭每年有所改進,并向社會公開承諾。”
“在市民和其他部門的積極配合下,我們力爭世博會期間,中心城區市民急救呼叫120,15分鐘內到達現場率達到85%。”市醫療急救中心鄭重承諾、充滿信心。(孫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