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黃河,孕育了華夏五千年文明,也孕育了中國早期的商人、商業和商文化。歷史上豫商的代表人物,當數富過12代、經歷了400多年輝煌的康百萬家族。到清代中期,康氏家族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達18萬畝,慈禧太后親封之為“康百萬”,民間稱之為“活財神”。
歷史上的豫商人物如璀璨繁星,在中國商業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他們開創的經商哲學、經營理念、商業法則至今仍有很強的指導借鑒意義。人生如蘭專門搜集整理了歷史上知名豫商的資料,希望能對現代商人有所幫助。
范蠡:河南南陽人。春秋末年越國大夫,幫助勾踐復國滅吳,事成之后棄官從商,定居在當時的商業中心陶(今山東定陶),號朱公,人稱陶朱公,善于經營,19年之中三致千金。他的經營理念是:把掌握天時變動規律的“時斷”與選擇貿易對象的“智能”相結合,反對囤積居奇,與投機取利者的經營方法不同。他自稱經商是用了“計然之策”。計然是春秋末年的經濟學家,葵丘濮上(今河南蘭考縣境內)人。計然的經商經驗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問題,有許多合理的成分。
子貢:春秋末年自由商人的代表人物之一。衛國(今河南豫北地區)人,早年經商,后習儒業,成為孔子的弟子。曾在衛國做官,后棄官再次經商,死于商業發達的齊國。子貢善做珠寶生意,他提出“物以稀為貴”的理論,說玉貴珉(石中之美者)賤是因為玉少珉多,從供求關系的變化中進行買賤賣貴,獲得利潤。士人經商,亦士亦商,子貢是一個典型。
呂不韋: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一說為濮陽人。前據《史記》、后據《戰國策》)。早年經商,《史記》說他“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發了大財。至于他經營的商品是什么,史書則沒有明確記載。《戰國策》中有這樣一段話:一次,呂不韋問其父親:“珠玉之贏幾倍?”其父回答:“百倍。”有人據此推測,呂不韋可能做的是珠寶生意。不管呂不韋做的是什么生意,一句“販賤賣貴”道出了呂不韋及其他商人致富的一條最基本的準則。
師史:西漢前期的大販運商,擁有數以百計的車輛,“轉轂以百數,賈郡國無所不至”,并雇傭許多好做生意的貧窮之人為伙計,轉販各地,無所不至,家產達到7000萬。師史的經營特點是大規模的商品販運。
桑弘羊:西漢經濟改革家、理財家和商人。他主張實行鹽鐵專營和酒類專賣,統一貨幣鑄造權,控制全國商品流通,平抑物價。他的農商并重和重視商品流通的經濟思想,以及通過發展官營商業增加財政收入、減少賦稅征收的政策措施,在中國經濟史上具有重要影響。
毛虞岑:鄭州毛莊人,“華陽春”飯店經理,早年是該店學徒,后憑借自己的勤奮與努力當上店長。他的商業經營理念獨特,依靠不斷擴大經營范圍,投資多種產業, 涉獵很廣,發展迅速。抗戰時期,隨著中國經濟中心的轉移,他輾轉到西安投資錢莊、工業等,他辦的面粉廠和紗廠在當地影響較大。毛虞岑因在河南、陜西兩省均有杰出表現,被稱為“豫陜巨商”。
王晏卿:河南新鄉人,民國初年著名的金融企業家,“同和裕”銀號的創辦人。他早年是銀號學徒,由他創辦的“同和裕”銀號實力雄厚,在全國開設多家分號,信譽度很高。在開辦銀號的基礎上,王晏卿還涉足煤炭煤油、商業、日用百貨等多個行業。
靳法蕙:河南焦作人,于1916年創辦“憑心”煤礦,采取了集資入股的形式。當時,焦作有個法國人開設的煤礦,勢力很大,處于壟斷地位。為打破行業壟斷,靳法蕙召集當地商人,建立本土煤礦,充分表明了其愛國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