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梁輝、見習記者方輝發自北京“中國古代有一個故事說,一次,兩個相互交惡的封建國家的士兵恰好在暴風雨中同船共渡大河。他們沒有打起來,而是攜手渡過了難關。由此產生了一句中國諺語:同舟共濟。”2月13日,在展開亞洲之行前夕,美國新任國務卿希拉里在亞洲協會發表演講,她用“同舟共濟”這個中國成語,來傳遞美國對華政策的信心與態度。同時,她開心地透露,本月底美中雙方將重新開啟軍事交流。
在“同舟共濟”的語境下,重啟中美軍事交流應是題中之義。2月16日,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證實說:“2月27日至28日,美國助理國防部長幫辦謝偉森將在北京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舉行年度國防政策協調會。”美國方面的消息,得到了中國國防部的證實。2月17日,《國際先驅導報》致電國防部詢問此事,得到了肯定的答復,至于重啟軍事交流的具體內容,國防部暫時不愿透露。
去年10月3日,美國政府通知國會,決定向臺出售總價值64.63億美元的先進武器。美方的做法嚴重違反了美方在臺灣問題上向中方作出的嚴肅承諾,再次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對此,中國軍方和外交部等部門均表示了強烈不滿。自此,中國中止了與美國各個級別上的軍事交流項目。
希拉里自信為中美軍事解凍
奧巴馬新政府上臺,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中美重啟軍事交流的契機。但到底在什么時機重啟,坊間一直猜測不斷。
就在重啟消息透露出來的數天前,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基廷上將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還說,美國新總統上任以來,中國并沒有建議恢復兩國的軍事對話。基廷的話,讓外界的希望蒙上一層陰影。香港《文匯報》因此分析說,作為世界上軍力最強大和近年來軍力提升最快的兩個國家,中美兩軍在雙方關系上都有其高明和微妙之處。
日本共同社2月14日報道說,美國希望利用希拉里訪華的機會推動恢復中美軍事交流。按照常規,中美軍事交流的主體是兩國的國防部,作為國務卿訪華的希拉里不應該以此為重點。但事實上,外界已經賦予了希拉里推動軍事交流的“重任”。希拉里也自信此行能為中美軍事交流解凍,希拉里希望這項成果能成為中國送給她的一份“大禮”。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借希拉里訪華之際答應恢復中美軍事交流,是最佳的時機。既給足了希拉里面子,也向奧巴馬新政府顯示了積極的姿態。
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研究部主任滕建群告訴《國際先驅導報》,美國新政府要實施新的國際軍事戰略,就急需中國的配合和理解。因此,重啟中美軍事交流就顯得十分迫切。“美國在希拉里出訪前造輿論,正表明了他們的急迫心理。”
滕建群也將于近期前往美國參與一項軍事交流活動。他說:“交流項目是中斷前確定下來的,目前已有松動的跡象,活動方通知我們做好出訪的準備,但具體出訪日期尚未確定。”
美方多次主動釋放善意
基廷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也表露出重啟軍事交流的希望。他說,美方希望中美兩軍舉行更正式、更定期和頻密的軍事對話。
其實,自去年10月中斷以來,美方在不同場合多次表達恢復的愿望。去年12月,中國政府宣布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將前往索馬里海域護航。美軍第五艦隊司令部隨即表示歡迎,并希望加強與中國海軍在反恐上的合作。據媒體報道,美方向中國海軍提供了反海盜的情報。
給外界的印象,美方在恢復交流上態度一直較為積極,而中方始終保持沉默。然而實際上,中方并非沒有互動。據香港媒體透露,經中國政府批準,美國“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將在本月晚些時候訪問香港。熟悉中美兩軍交流歷史的人們都知道,美國軍艦能否順利訪問香港,可以說是中美兩國兩軍關系好壞的“晴雨表”。觀察家認為,同意美軍艦訪問香港,可見中國軍方對恢復中美正常的軍事關系仍有誠意,交流的大門沒有完全關閉。
滕建群認為,美國迫切希望恢復與中國的軍事交流,從中美交流中了解中國軍力的發展情況,“從美方人員來華的過程就能看出來,他們急需從我們這里得到一些信息。”
中國沒有關閉交流大門
在恢復軍事交流上,美方確實表現得更為主動,但中國也并沒有關閉交流的大門。這是因為中美兩軍都有加強溝通與交流的現實需求和戰略考量,中美兩國作為亞太地區的兩個大國,相互又視為潛在的競爭對手,彼此的戒心一時難以消除,正是因為這種雙方這種廣泛的不信任,中美軍事交流才會磕磕碰碰不斷,也正因為此,雙方才有加強交流的意愿。
中國國防大學教授楊毅少將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說,恢復軍事交流是必須的,因為這符合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奧巴馬新政府上臺后,中美關系面臨新的機遇,兩國領導人也有改善雙邊關系的良好愿望,因此,重啟中美軍事交流符合雙方利益。楊毅將軍還強調,盡管美方對恢復交流的態度較為主動積極,但這并不能說明中國就處于被動,這也是中國在美國對華政策兩面手法上的一種斗爭方式。
據了解,自中美建交以來,中美軍事交流共中斷了五次。依次經歷了1989年政治風波、1996年李登輝訪美、1999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以及2008年美國對臺軍售。從五次中斷來看,均是美方挑起的爭端,中國不得不采取強硬姿態,尤其是在涉及臺灣的問題上,中國幾乎沒有回旋的余地。
難逃“時斷時續”怪圈?
為什么中美軍事交流之路如此曲折?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是美國不斷挑起爭端所造成的,而這背后是美國對華遏制戰略在作怪。
就在希拉里飛往日本訪問的途中,她向媒體表示,美國將依據《與臺灣關系法》持續協助臺灣防衛,出售防衛性物資給臺灣。分析人士認為,希拉里在對臺軍售上不會對中國讓步,但她可能會采取一些方法緩和氣氛,部分打消中國的疑慮,從而推動恢復中美軍事交流。
滕建群因此對中美軍事交流并不完全樂觀,他表示,盡管中美軍事關系總體上會走向積極,但不能排除今后類似的“時斷時續”還會發生。
中國軍事專家杜言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中美軍事交流“時斷時續”已成常態,能否保持積極的交流勢頭,關鍵是要看美國的對華政策如何調整,因為在兩國關系的發展上,美國掌握著更大的主動權,中國相對處于守勢。
不過,滕建群認為,國際安全形勢的變化和金融危機的影響,都使得奧巴馬政府對全球戰略作重大調整,美國的力量在下降,美國政府開始重視多邊合作,在中東、朝核、伊核、阿富汗等眾多問題上,美國都需要中國的支持。基于此,美國不會輕易冒犯中國的核心利益致使交流中斷。(本報實習記者陳建輝對本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