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眼里真正的國學是什么?
季羨林著的《談國學》、《季羨林說國學》讓我們從中了解了他對“大國學”概念的闡釋。
季羨林曾說,中國文化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這五十六個民族創(chuàng)造的文化都屬于國學的范圍。而且后來融入到中國文化的外來文化,也都屬于國學的范圍。我們現(xiàn)在的國學研究還很粗糙,很多應該包括的內容還沒有挖掘出來。
面對近年來的“國學熱”,季羨林曾提出“大國學”的概念,并親自擬定內容選取文章以探討國學之精。即便如此,季羨林并不愿意被冠以“國學大師”的稱號,他曾自謙說,“我被戴上了這一頂桂冠,卻是渾身起雞皮疙瘩”。
國學是什么?在當下那么多人爭搶做“大師”時,季羨林放棄“國學大師”的稱號,他是自謙還是有所期待,他眼里的國學是怎么定義的?
我們中華民族擁有5000年的光輝燦爛的文化,對人類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很難想象,世界上如果缺少了中華文化會是一個什么樣子。
國學就是一國固有之學術
舊版《辭源》上說: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話雖簡短樸實,然而卻說到了點子上。七八十年以來,這個名詞已為大家所接受。
國學決不是“發(fā)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過去的文化的,因此過去有一些學者使用“國故”這樣一個詞兒。但是,實際上,它既與過去有密切聯(lián)系,又與現(xiàn)在甚至將來有密切聯(lián)系。
現(xiàn)在我們不是都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嗎?特色最容易表現(xiàn)在精神文化方面,我姑且稱之為“軟件”,哲學、宗教、文學、藝術、倫理、道德、經營、管理等等都屬于這個范疇。這些東西也是能夠交流的,所謂“固有”并不排除交流,這個道理屬于常識范圍。以上這些學問基本上都保留在我們所說的“國學”中。其中有不少的東西可以說是中華文化、中華智慧的結晶,直至今日,不但對中國人發(fā)揮影響,它的光輝也照到了國外去。
最近聽一位國家教委的領導說,他在新德里時親耳聽到印度總統(tǒng)引用中國《管子》關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話。在巴基斯坦他也聽到巴基斯坦總理引用中國古書中的話。足征中華智慧已深入世界人民之心。這是我們中國人應該感到驕傲的。所有這一些中國智慧都明白無誤地表露了中國的特色。它產生于中國的過去,卻影響了中國和世界的今天,連將來也會受到影響。事實已經證明,連外國入都會承認這一點的。國學的作用還不就到此為止,它還能激發(fā)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愛國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