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平林孔氏家譜上的孔子像。
記者卜瑜 通訊員李子亮
近日,100多名來自廣州、肇慶、佛山、南海等地的孔子后裔齊聚嶺南孔氏發源地——韶關南雄市油山鎮平林村,共同商討修復北宋孔林書院事宜。
舊址按原貌復原書院
平林村是嶺南孔氏的發源地。村中70多歲的老人孔慶和說,這里是地道的孔子后裔村,他們的先祖在五代十國時期,為躲避戰亂而隱居于此。翻開珠三角地區許多孔氏族人的族譜,都可以發現他們的始祖大都是來自山東曲阜的“大成至圣始祖——孔子”,而珠三角的孔氏大都是自南雄油山鎮平林村遷出。
讓孔氏后裔最為驕傲的就是先祖在南雄創辦了嶺南最早的書院。退休老教師孔祥棟告訴記者,目前史學界較認同廣東最早書院為北宋景德年間(1004~1007年)創辦于英德南山的涵暉書院。而建隆三年(962年),孔氏祖先就在平林村創辦了孔林書院,較涵暉書院要早40多年,故孔林書院可以確定是嶺南最早的書院。
記者從孔氏族譜中所繪的孔林書院平面圖可以看出,書院為三進,后進為大成殿,內供孔子塑像,有東西兩廡,中進為大成門,前進為孔林書院大門,四周有圍墻。目前,孔氏后裔們普遍贊成依據古族譜所記載的平面圖,在原址按原貌重建孔林書院。但現在書院舊址上已經有2戶孔姓后裔修建了私宅,有關人士希望能征地后重建。若征地不成,則有可能在惜字古塔附近擇地另建。
惜字古塔教育今世子弟
記者漫步于平林村中發現,書院建筑已無處可尋,僅古族譜及當地史籍才有詳細記載。唯一見證的就是仍屹立在村口的惜字古塔,至今仍教育孔氏后人要認真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