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潘偉斌向記者介紹曹操墓最新佐證門杰丹攝
唐朝《柏道墓志》潘偉斌 供圖攝
中新網鄭州2月13日電 (記者 門杰丹) “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發掘出的三塊古墓志,出土時間要比曹操墓早得多,對曹操高陵的相對位置記載得很清楚。”2月13日,曹操高陵發掘第一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潘偉斌圍繞曹操墓最新佐證告訴記者,墓碑記載的內容再次為曹操墓地的真實性提供了實物佐證。
當日,記者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見到潘偉斌時,他正在辦公室伏案整理曹操墓的相關資料。他身后陳列著很多待研究的出土文物,擁擠的空間里,散發出濃濃的文化氣息。潘偉斌放下手頭的工作,饒有興致地跟記者介紹起來。
潘偉斌告訴記者,這三塊古墓志,一塊是唐代的,兩塊是北齊時期的。唐代的《柏道墓志》,記得很清楚,葬到鄴西50里,和高陵的相對位置非常清楚,北衡漳河,這就明確界定,曹操高陵的位置是在漳河水的南邊。另外一塊,是北齊《龍驤將軍杜達墓志銘》,這個墓志埋得位置偏東,介于曹操高陵和西門豹寺之間,唐代的墓志在高陵以西,這個在高陵以東,它們正好把高陵轄到中間了,相對位置記載很清楚。還有一塊墓志,《王敬妃墓志》,也是北齊的,記載:“西瞰高陵,見青松之簫瑟。”經考證,這塊墓志的位置是在安豐鄉周圍出的。古人墓志中為記載墓葬的位置,一般都以墓葬附近的名人墓及名建筑物為標志,這三塊墓志及之前發現的《魯潛墓志》,都清楚地標明曹操了墓地的位置。
“這三塊古墓志,不是實物,只是拓片或照片。”潘偉斌說,安豐鄉的文化非常豐富,地下墓葬也多,文化遺址也多。2005年,他在安豐鄉考古發掘固岸北朝墓地,當時出土的文物很多,他收集了很多資料,2008年他的工作重心又轉到發掘曹操墓上,發掘到現在。在安豐鄉考古發掘時間長了,他有了對當地文化摸底的想法,并開始對資料內容進行甄別考證。“因為有時候基本建設步伐比較大,特別是將來周圍搞新農村建設的時候,有可能在不注意的情況下把它破壞掉,所以就把它編撰成一本書。”在編撰過程中,他還收集一些當地過去曾經出土的文物,有的是墓葬被盜了,又通過當地派出所、政府部門收集到的,其中包括這三塊墓志。所以說具體墓志怎么出土的,什么時間出土的,還不太清楚。“盡管如此,真實性還是比較可靠的。沒有特殊的目的,人一般不會造墓志,因此可以說,這些墓志肯定存在。”
“盜墓賊很猖獗,盜得很多。”潘偉斌說,他在安豐鄉考古發掘時,走在莊稼地里,一不小心,就會掉到盜洞里。安豐鄉地下墓葬太多了,很密集,當地應該有個保護措施,目前當地在保護上力量比較薄弱,僅靠文物部門和公安部門的臨時性保護,還是遠遠不夠的,希望當地建立相應的保護機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