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走基層:探訪歷史文化街區”活動是國家文物局于4月至6月組織開展的文化遺產系列主題宣傳報道活動之一。自4月23日啟動以來,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新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經濟日報社及本報8家媒體組織記者先后到北京煙袋斜街、山西祁縣晉商老街、福州三坊七巷進行采訪。在祁縣晉商老街,記者有幸采訪到了常年工作在街區保護管理一線的相關負責人、文保專家和老街的原住居民,深入了解了晉商老街在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之后的變化、保護進展及今后的保護發展規劃。
祁縣古城的東、南、西、北4條大街統稱為“晉商老街”,至今仍保持和延續著明清時期的傳統風貌。古院落、古店鋪、古寺廟、牌坊等散布其間,錯落有致。二層磚木結構、小青瓦、磚雕馬頭墻及挑角門樓是老街歷史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政府:不急著開發
4月23日至24日,記者們先后走訪了東大街、鏢局、渠家大院、珠算博物館、何家大院、北大街、東廉巷喬九少院、西廉巷合盛元票號、正廉巷許道臺院、新道街茶莊博物館、馬家巷何家大院等。據祁縣縣委書記段燕翔介紹,老街的歷史遺存和歷史風貌基本保存完整,保存下來不容易。目前有很多企業想投資開發,但老街一定要立足于保護,不要急著開發,每動一處都要經過相關專家的反復論證之后才能實施,絕不能急功近利。目前古城的保護開發規劃已提上日程,將采取國際招標的形式選擇有質量的規劃單位,由專家審定規劃內容之后再進行保護性的商業開發。
段燕翔說,當前祁縣縣委、縣政府針對老街的保護采取了一系列搶救性措施。從今年開始,將按照“由表及里、由點到面”的指導思想對街區進行保護性開發,使兩者很好地統一起來。由表及里,即從4條大街入手,改善基礎設施,對街區面貌進行徹底治理。如將老街的現代化設施(如管線)通過地下入戶,將街上亂七八糟的牌匾、鋁合金門、商鋪的幌子及與歷史原貌不協調的地方進行統一規整。目前祁縣已投資1350萬元對古城內主要街道內排水、供電、安防、通訊等進行整治維護。由點及面,就是把能體現歷史文化街區的點展現出來。計劃將古城內所有學校、醫院、辦公場所從老街搬遷出去,恢復其歷史原貌。如原來的縣衙、火神廟、土地廟的所在位置等,都要逐個調查研究,通過一個又一個的點進行修繕、保護、合理利用,使老街原汁原味的晉商文化得以充分體現。
記者了解到,晉商老街在2011年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之后,縣委、縣政府就古城和晉商老街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專門成立了祁縣昭馀古城管理處,全面負責古城的保護、利用和管理。近期正在確定古城管委會的職能,還將聘請一部分專家,對街區的修復、改建、拆遷等問題進行把關。此外,縣委、縣人大、縣政府還相繼制定出臺了《祁縣古城保護管理制度》、《古城十字大街規劃建設方案》、《祁縣旅游總體規劃》等一系列規范性政策文件,把保護古城、晉商老街文化特色作為縣域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重點工程來抓。
“在規劃、方案的制定和推行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段燕翔說,“首先是老百姓的接受程度。他們長期在此生活,已習慣于四合院、街區的生活,如搬遷到現代住所,不一定接受。其次是現代設施和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對于容易引發火災的天然氣和大型電器將如何安置,才能既保護文物又改善居民生活條件,解決起來也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