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美國經濟嚴重減速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慢,中國經濟能否抵擋住全球經濟降溫帶來的沖擊繼續保持增長?美國知名智庫凱托學會中國問題專家詹姆斯·多恩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回答得很干脆:能。他的理由是,與過去的計劃經濟時代相比,中國經濟現在的適應性要強多了。事實上,外國學者觀察到的,是我國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性轉變,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
30年跨越三大步
總的來看,中國的體制改革創新歷程大致可以劃分為“目標探索”、“框架構建”、“體制完善”三個階段。
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直到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時期是改革的啟動和目標探索階段。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逐步向城市推進;從開展改革試點,積累經驗,再逐步推廣;對外開放從興辦經濟特區向開放沿海、沿江乃至內地推進。在農村改革方面,安徽等一些地區率先進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改革試驗,這一全新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功,隨后推廣到全國。在企業改革方面,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國有企業擴大自主權試點,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逐步恢復和發展。
隨著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和人們對推進改革的共識逐步形成,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確定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改革的重點逐漸從農村轉向城市,以搞活國有企業為中心環節全面展開。
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我國正式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和“四梁八柱”的基本體制框架。
在框架構建階段,體制改革創新取得多方面的成就:國有企業改革方面,黨的十五大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方向,實施“抓大放小”,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經濟布局的結構調整。宏觀管理體制方面,1994年提出對財政、稅收、金融、外匯、計劃和投融資體制進行系統改革的方案。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方面,逐步建立起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建立了失業保險、社會救濟制度及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黨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十六屆三中全會對建設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做出全面部署。與此同時,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構想,作為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自此,我國改革進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階段。目前,新階段改革創新取得的成就包括:已經取消了農業三稅,放寬非公有制經濟的市場準入,公共財政體制不斷健全,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加快推進,投資體制改革繼續深化,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等。
凝聚六條寶貴經驗
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是一場前無古人的偉大變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和改革的市場化取向相結合,不斷推動體制創新,是我國改革的基本特征。在30年的改革創新進程中,我們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突出的有:
一是不斷解放思想,推進理論創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十四大和十四屆三中全會明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五大、十六大在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理順收入分配關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進一步做出創造性的理論貢獻。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構想,成為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實踐證明,每一次思想解放和理論創新,都帶來了改革實踐的重大突破,推動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是堅持發揮群眾首創精神,調動各方面參與和推動改革的積極性。我們的改革始終注重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不斷擴大社會公眾的參與度,調動和發揮人民群眾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把政府合理引導、積極推動與充分發揮群眾改革創新的自主性、能動性有機結合起來。
三是堅持統籌兼顧,協調推進各項改革。我們注重把握“破舊”和“立新”的關系,不斷消除深層次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健全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新體制、新機制。堅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注重協調配合,不失時機地實現改革的重點突破。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階段,改革的統籌協調和整體推進的要求更加凸顯。
四是堅持先行試點,先易后難漸進推進。這種由點而面、先易后難的改革推進方式,既控制了風險,又通過有效的推廣機制使成功經驗能夠迅速普及,成為我國漸進式改革戰略的重要經驗,也是新時期推進改革開放、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和體制模式的重要途徑。
五是堅持以人為本,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改革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強大動力,是社會和諧體制機制的構建和完善過程。通過妥善處理好改革過程中的各種利益關系,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達到以制度建設促進社會和諧、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標。
六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正確處理好改革與發展、穩定的關系,適時有序推進改革開放,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的承受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推進改革和發展,通過改革和發展促進社會穩定。
新階段呼喚更大創新
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時期,改革創新面臨著全新的形勢。一是只有進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機制保障,才能真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二是加快健全就業、教育、收入分配、社保、文化、醫療衛生及環境保護、社會管理等相關體制,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保障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發展改革成果的現實需要。三是改革已經進入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和社會體制“四位一體”的新時期,必須協調配套推進政治、文化、社會體制的改革和創新。四是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已經進入到以利益關系調整為重點的新階段,多數改革都涉及深層次的利益格局調整。構建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重構利益關系格局,統籌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已成為順利推進改革的重要前提。
下一步改革的重點是: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深化財稅、金融、計劃體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實現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健全就業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體系,推進社會領域體制改革;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完善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制度保障。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 高尚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