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通過支持福建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意見
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日討論并原則通過《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無疑將對海西經濟區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專家認為,在當前兩岸關系出現重大積極變化的新形勢下,國家大力支持海西經濟區的建設,目的在于加強閩臺產業對接,促進經濟融合,其中金融領域有望“先行先試”,發揮牽線搭橋的重要作用。
從復制到融合
福建省最早在2004年提出海西發展思路,之后得到中央的充分認可。支持海西發展,相繼寫入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文件,“十一五”規劃綱要,十七大報告,最終上升為中央決策和國家戰略。
縱觀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七個方面重要工作,涉及經濟發展的可歸結為三個方面,其一是溝通兩岸產業合作,其二是區域分工協同發展,其三是體制創新對外開放。
海西經濟區與臺灣地區一衣帶水,經濟上有著非常強的相似性。據原福建省社科院院長嚴正教授介紹,上世紀70年代臺灣產業結構以服裝、鞋業等輕紡工業為主,福建從上世紀末開始興盛的也是這些產業;后來臺灣開始大力發展電子、石化、機械等產業,現在也成為海西經濟區的支柱產業。
可以說,海西經濟區復制了臺灣地區的產業發展之路,對于承接臺灣產業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福建省統計局有關人士表示,海西經濟區要從復制上升到融合,必須解決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能力這兩大問題。
近年來,臺資企業有向江浙地區轉移的趨勢。福建省統計局有關人士表示,這主要是福建產業鏈較短,上下游配套能力偏弱,產業集群效應不強的原因造成的。臺資項目到福建投資,必須自成體系,投資成本高,無形中弱化了福建省投資項目的吸引力。此外,福建省基礎設施建設緩慢,特別是交通網絡發展總體水平仍滯后于經濟發展要求。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特別提出了要加強海西地區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鐵道部投資1000多億修建溫福、福廈等數條大鐵路;交通部在福建上馬了多條高速公路、港口建設項目。鐵路、城際軌道干線、公路、航空四張交通大網正在加速編織。
體制創新 金融先行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七個方面工作中,“創新體制機制,先行試驗一些重大改革措施,繼續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外開放的先行作用”寓意最深。福建江夏學院金融學教授柯原認為,根據新近簽署的《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海西經濟區“先行試驗一些重大改革措施”將極有可能來自金融領域,這既符合兩岸產業合作的需要,也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必然之路。
柯原認為,根據《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有關內容,兩岸金融領域的合作有望在銀行業、證券及期貨業、保險業全面展開。兩岸金融機構的準入及開展業務等事宜極有可能在海西經濟區先行試點,此后再向全國推行。
在資本市場層面,柯原建議以產業基金以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作為兩岸資本市場合作先行的突破口,并制定兩岸資本市場先行的總體目標、步驟以及相應的對策。
柯原認為,閩臺資本市場合作先行先試應當兩條腿走路,產業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并行發展。以政府為主導發展福建省與臺灣地區合作的產業基金,其投資方向可以是兩岸準備在主板市場上市的企業。同時大力發展福建省與臺灣地區民間合作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并將現有的海西聯合產權交易市場適時擴大為海峽聯合產權交易市場,為兩岸合作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拓寬推出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