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博鰲8月14日電 (記者 莫成雄) 國有企業大量進入房地產行業引發業界異議,這是記者14日在2009博鰲房地產論壇上捕捉到的一個訊息。
不久前,中化方興以40.6億元摘下北京廣渠路15號地塊;保利地產以38.1億元奪得重慶鴻恩寺地塊……擁有充裕流動資金的國企在各地土地競拍市場中“大獲全勝”,不少國企成了新“地王”。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主要城市成交總價排行前10名的高價地塊中,有60%是有國資背景的企業獲得。
國企搶地現象成了2009博鰲房地產論壇的一個焦點話題,引起眾多民營、私營房地產開發商不滿,引發異議。
14日,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在論壇上作演講時說,他對目前國有企業大量進入房地產行業感到非常不安,原因是國企進入房地產關心的并不是能否掙到錢,他們關心的往往是能不能保住“央企”這個牌子。
鐘偉還對國企進入房地產行業的后果進行了分析。他認為,第一,即便國企進入這個行業掙到錢了,但對于中國綜合國力進一步上升沒有什么作用;第二,國企進入這個行業中,并不保證能夠有能力以更低的價格、更好的品質提供非常本地化的商品房;第三,沒有人對國企的投資負責;第四,如果國企的行為是為了保住“央企”這塊牌子,請問國企和非國企到底在資源爭奪方面存在多大差?所以國企進入,使這個行業市場化大大降低了。
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對地產界這種“國進民退”的現象也持異議。他說,國有企業進入房地產行業,并沒有資金成本的壓力,而民營企業要計算資金成本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民營企業當然拼不過國企了。
北京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黃怒波大膽放言稱,三年內中國房地產行業必有大調整,因為“壞孩子”又回來了,原來是民企,現在是國企。他表示,國企拿地有不公平性,因為國企掌握了大量的廉價資金,如果拿來土地后造更貴的、質量不太好的房子,那對社會資源是一個毀壞。
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認為,在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是公平。就是民營的也好,私營的也好,國有的也好,中外合資的也好,政府的政策各方面都應該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應一視同仁,不能排除一些行業,不讓別的行業發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