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時觀察:供求平衡,為何價格上漲?
玉米價格即將大漲的傳言,在農產品市場上攪得人心惶惶,尤其干旱的天氣、緊張的運輸瓶頸、淀粉糖需求的缺口,都是大家能看到的事實,這些都似乎給炒作玉米價格提供了最充分的理由。
對商品價格走勢,經濟界有句行話,農產品看供應,工業品看消費。我們從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得到的信息看,玉米供應真實的情況遠非傳聞這么嚴峻。專家說,只有當全國玉米減產三成五以上,玉米市場才有可能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但今年除了吉林、遼寧兩省旱情最嚴重,多數地區玉米生長形勢已經好轉;聯合國糧農組織8月份還剛剛上調了今年全球玉米產量的預期,預計年末全球玉米庫存將達到1.4億噸,無論國際國內都不存在玉米短缺的風險。
隨著經濟企穩、需求回升,玉米價格恢復性上漲本來是個正常現象,可是如果出現前一陣子這種暴漲,出現市場集體囤積炒作,就是一種反常。它不僅給相關行業埋下了巨大的泡沫風險,更重要的是,我們擔心,它所發出的錯誤信號會沿著產業鏈傳導到肉蛋價格上,引發CPI異動,加劇社會上對通貨膨脹的擔憂。大家當然不希望真的看到一個投機資金拿來炒作的傳言,竟然把宏觀經濟引入歧途。
在持續炒作旱災題材之后,昨天國內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多個品種都出現了破位下行,前期持續攀升的玉米期貨價格也開始小幅回調。看來,市場上借機炒作的熱度正在降溫,只有農產品價格平穩了,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才能變得更加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