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資料圖)
未來15至20年,中國很有條件躋身世界高收入國家之列。為達此目的,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模式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信心減弱的經濟氣候下。
根據今年7月世界銀行集團調整后的國家分類,中國已經被列入中等收入國家。歷史經驗表明,只有極少數經濟體實現了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的轉變:拉美經濟就曾陷入停滯,人均GDP增長緩慢,經歷了“失落的二十年”。那么,中國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呢?對此,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9月5日給中外記者的回答是,未來15至20年,中國很有條件躋身世界高收入國家之列。為達此目的,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模式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信心減弱的經濟氣候下。
佐利克告訴記者,他此次中國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傾聽和學習,并認真工作”。“在過去30年里,中國已一再證明自己能夠在為人民帶來繁榮方面取得顯著進展,進而促進地區和全球增長。中國的增長潛力仍然是巨大的。
我們相信世界銀行可以協助中國實現智能型增長和可持續增長,避免落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
據世行的定義,“中等收入陷阱”是指這樣一種現象,即鮮有中等收入的經濟體成功地躋身為高收入國家,這些國家往往陷入了經濟增長的停滯期,既無法在工資方面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又無法在尖端技術研制方面與富裕國家競爭。據了解,中國財政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世行合作開展了一個重點研究項目,旨在尋求協助中國明確在2030年之前所面臨的諸多挑戰與政策抉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即許多國家都經歷過的成長速度放慢的一個經濟發展階段。該項目已經取得初步研究成果,9月3日召開的“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中國的挑戰與抉擇”國際研討會已對初步成果進行了評論和完善。研究報告預計于2011年年底之前完成,研究成果屆時將廣泛發布。
佐利克補充說:“中國的‘十二五’規劃指出了前進之路上需要‘做什么’,而這個報告試圖幫助說明的是‘怎樣做’。報告將探討中國可以采取哪些實際步驟從過度依賴出口導向型增長模式轉向更多依靠內需和投資。”
在回答記者有關未來10至20年中國面臨哪些潛在風險和脆弱性因素的提問時,佐利克表示,10年前他幫助中國完成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這是時任中國領導人實現中國經濟轉型的大戰略的一部分。這個戰略非常成功。但是,很難想象未來10年中國還能依靠以出口、投資為導向的增長模式。這是因為,如果中國繼續目前的增長軌道,采用市場價格計算,到2030年其經濟規模就會相當于15個今天的韓國。而且,如果發達國家不能很好地實現經濟復蘇,中國面臨的挑戰將更加明顯。因此,中國需要實現國內經濟的再平衡,更多地依靠國內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據佐利克介紹,報告涉及到一系列課題,包括中國怎樣才能完成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包括自然資源如何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定價;怎樣促進開放式創新,使中國高附加值的生產與全球市場更加緊密地結合;怎樣為公民提供均等的機會和社會保障,政府應進一步弱化在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在提供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怎樣建立更加現代化的財政體制,使各級政府的財政支出責任與其財政收入水平相匹配;怎樣成為國際體系中的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
佐利克稱,過去幾年與中國的討論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盡管中國面臨著財政和貨幣政策方面的需求,但中國領導人仍非常關注一些根本性的經濟結構問題。鑒于過去中國太成功,應對這些挑戰顯得尤為艱巨。在這種情況下,說服人們作出改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還表示,世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一直在帶頭提出,國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進行結構轉型。與中國類似,歐美日也面臨著增長的挑戰。這些國家要想擺脫目前面臨的困境,就必須著手解決根本性的增長問題。“當前是各國思考未來的關鍵時刻,應思考如何應對當前面臨的問題。”
佐利克重申,世行可以與中國分享其在全球積累的相關經驗,包括怎樣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怎樣進一步提高生產率、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等。鑒于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他表示,幫助中國實現經濟結構改革,不僅有利于中國,也有利于世界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