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商務部網站今日(26日)刊出《對外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全文。對外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根據《商務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主要闡明2011-2015年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戰略,提出政策導向,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未來五年我國外貿發展的行動綱領,是各級商務主管部門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的重要依據。
以下為《對外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全文:
序言
對外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根據《商務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主要闡明2011-2015年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戰略,提出政策導向,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未來五年我國外貿發展的行動綱領,是各級商務主管部門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的重要依據。
一、外貿發展的新起點
“十一五”期間,我國外貿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為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發展成就。
進出口規模躍上新臺階。2010年,進出口額達到2.97萬億美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5.9%,世界排名由第3位升至第2位。其中,出口1.58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5.7%,占全球份額由7.3%升至10.4%,世界排名由第3位升至第1位。進口1.4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6.1%,占全球份額由6.1%升至9.1%,世界排名由第3位升至第2位。
出口商品結構持續優化。工業制成品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93.6%提高到94.8%。機電產品出口比重由56%提高到59.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由28.6%提高到31.2%。農輕紡等傳統行業出口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6.6%降至5.5%。
擴大進口取得積極成效。進口關稅總水平由“十五”末的9.9%降至9.8%。取消了800多個稅目商品的自動進口許可管理,貿易便利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進口年均增速高于出口0.4個百分點,貿易平衡狀況明顯改善,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4.5%降至3.1%。
外貿發展更加均衡協調。民營企業經營活力進一步釋放,進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15.7%提高到25.2%。一般貿易進出口快速增長,占比由41.4%提高到50.1%。中西部地區進出口增速顯著高于東部地區和全國平均水平,占比由8.3%提高到9.9%。
市場多元化取得新進展。對歐盟、美國、日本、香港四個傳統市場進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52.7%降至46.9%。對新興市場進出口快速增長,占比提高,與“十五”末相比,對東盟由9.2%提高到9.8%,對金磚國家由4.9%提高到6.9%,對拉丁美洲由3.5%提高到6.2%,對非洲由2.8%提高到4.3%。同時,多雙邊和區域經貿合作進一步加強,成功簽訂和實施了一批自貿區協定。
外貿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以政府宏觀管理、中介組織服務協調、企業自主經營為特征的外貿運行機制基本形成。以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貿易融資等為主要內容的外貿促進體系日趨完善。行政許可事項明顯減少,許可證、配額、國營貿易等管理手段不斷完善。建立健全了大宗商品進口協調機制和報告制度,成功開展了部分重點商品進口聯合談判。
(二)重要作用。
“十一五”期間,外貿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外貿進出口推動了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高了競爭力。外貿在擴大就業、增加財政收入、緩解資源約束、推動技術進步及產業升級、擴大國際影響力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據測算,外貿直接帶動就業超過8000萬人,其中60%來自于農村轉移勞動力。2010年與外貿直接相關的海關稅收達1.25萬億元人民幣。石油、鐵礦石、銅的年進口量均占國內年消費總量的50%以上。每年大宗農產品進口相當于節約了5億畝耕地。5年累計進口高新技術產品1.6萬億美元,有力地推動了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爸袊圃臁痹黾恿巳蛳M者福利,“中國市場”帶動了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
“十一五”期間,我國外貿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為:企業研發、設計、營銷和服務等核心競爭力不強,參與國際分工深度不夠。出口產品質量、檔次、附加值有待進一步提高,自有品牌和知識產權產品出口比重不高。參與制定國際規則標準和價格談判能力較弱,行業自律水平有待提高。貿易平衡的國別結構矛盾仍較突出,外貿發展的國際市場和國內區域布局需要進一步完善,傳統外貿發展方式與資源能源供應和環境承載能力的矛盾比較突出,外貿增長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穩定外貿增長的政策、輿論、公平競爭與體制機制環境有待繼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