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海關總署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6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出口和進口同比分別增長9%、11.3%和6.3%,雖然比5月份略有回落,但卻略好于前4個月,呈現出“低位回穩”的態勢。資料圖。
中新社北京7月16日電題:外貿“雨轉多云”“保十”不能看天吃飯
中新社記者 石巖
在經歷了半年有余的頹勢后,中國外貿進出口似乎在初夏感受到了遲到的春意。
海關總署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出口和進口同比分別增長9%、11.3%和6.3%,雖然比5月份略有回落,但卻略好于前4個月,呈現出“低位回穩”的態勢。
“這意味著中國的外圍市場沒有想象那樣糟,同時,中國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正在發揮預期的效果。”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分析說。
有基于此,官方認為,盡管上半年8%的進出口增長距全年10%的目標尚有距離,但完成任務“仍有希望”。
然而,相較于投資和消費,外貿進出口,特別是出口的表現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外部經濟的冷暖。這也是官方在重申“保十”信心時,總不忘附上“如果世界經濟不出現進一步的惡化,國外需求不出現大的逆轉”這一前提的根本原因。
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主要貿易伙伴歐盟和日本的外貿進出口增長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外部需求的持續疲軟構成了中國出口回落的主因。
此外,中國吸引外資能力的持續疲弱,也桎梏了外貿出口的發揮。商務部數據顯示,從去年11月份開始,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連續6個月下降,今年5月份首度恢復0.05%的微幅正增長。
“如果吸收外資不能實現正增長,外貿進出口10%的增速目標就不能達到。”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指出。
進口層面,數據顯示,中國6月份進口大幅低于預期,同比增長6.3%,進而導致當月貿易順差創下2009年1月以來的新高。對此,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坦陳,除了大宗商品價格的下降,進口的減速很大程度取決于中國國內需求的減緩。
“國內需求如果繼續得不到有效提振,中國全年進口很可能達不到既定目標。”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戰略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何偉文警告。
可以預見,中國政府未來數月將進一步致力于擴大進口,以期進一步優化對外貿易結構。
“擴大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設備和產品進口,不僅有助于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更有助于刺激內需,推動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持續復蘇。”商務部貿易研究院研究員李健說。
在擴大進口的同時,需要看到,今年下半年,中國外部市場前景仍難言樂觀。本月初官方公布的PMI出口訂單指數創下今年以來的最低值,顯示在歐洲局勢動蕩、美國經濟勢頭放緩的背景下外部市場的進一步惡化。
與此同時,由于出口產品綜合成本的上升,中國一些傳統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的市場份額正在被南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所擠占。
“中國的勞動力優勢恐怕是一去不復返了。”在外貿大省廣東深圳“做了6、7年外貿”的老板高成文對中新社記者感嘆。
對此,中國近期加大了宏觀經濟政策預調、微調的力度和節奏,出臺了一系列保持外貿穩定增長的具體政策措施,以緩解出口企業的成本壓力,降低企業經營負擔,鞏固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長回穩的勢頭。
在鄭躍聲看來,當務之急是,堅持以創新為強大的推動力,不斷提高中國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不斷優化中國出口產品的結構。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前所長張燕生也建言,與其坐等國際形勢轉好,不如趁現在的低谷期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比“保十”目標的實現更為重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