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高級統計師黃加才解讀糧食增產:
政策利好、降水增多、科學抗災促進糧食增產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0194萬噸(12039億斤),比2012年增產1236萬噸(247億斤),增長2.1%。夏糧、早稻、秋糧分別增產196萬噸(39億斤)、78萬噸(16億斤)和962萬噸(192億斤)。全國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60000萬噸(12000億斤)大關,實現10年連續增產。
一、多項政策合力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2013年,國家繼續采取措施調動各方面糧食生產積極性,一是在連續多年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的基礎上繼續較大幅度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和玉米臨時收儲價;二是中央財政年初及早預撥農業“四補貼”資金,各地財政部門及時下撥到種糧農民手中;三是國家對以糧食生產為主的農機專業合作社重點扶持,推動糧食生產規模化、集約化。另外,國家還通過金融、保險等渠道,多方面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
政策利好,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2013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1951千公頃(167927萬畝),比2012年增加747千公頃(1120萬畝);同時廣大農民調整種植結構,減少大豆、春小麥等低產作物種植面積,增加高產作物玉米種植面積1093千公頃(1640萬畝),為全年糧食增產打下了良好基礎。因播種面積增加增產糧食約396萬噸(79億斤),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為32%。
二、北方農區降水增多,促進糧食產量增加
占全國秋糧產量60%的北方地區,延續了近兩三年來降水量偏多的格局,今年7至8月間,東北、華北、西北地區東部及黃淮地區降水明顯增多,部分地區多3至5成,加上積溫較常年偏多,光照基本正常,占全國播種面積80%的北方玉米長勢好于常年,灌漿充分,籽粒飽滿。雖然局部遭受洪澇災害損失了部分糧食,但未受災地區因雨水豐沛明顯增產,特別是坡地、崗地增產尤為顯著。2013年玉米單產首次突破6000公斤/公頃(400公斤/畝),每公頃增產158公斤(10.5公斤/畝),北方玉米單產提高189公斤/公頃(12.6公斤/畝)。
由于玉米單產提高的拉動,2013年全國糧食平均單產達到5377公斤/公頃(358.5公斤/畝),比2012年每公頃增產75公斤(5公斤/畝),提高1.4%。因單產提高增產糧食約840萬噸(168億斤),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為68%。
在全國增產的1236萬噸(247億斤)糧食中,降水增量最多的東北及內蒙古4省(區)共增產820萬噸(164億斤),貢獻了全國66.4%的糧食增產量。4省(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達到24.1%,已經接近全國的1/4,全國商品糧基地的地位越來越突顯。
受南方一些地區出現的干旱和超高溫天氣以及超強臺風等影響,一些省份有所減產。
三、依靠科技應對災情,抗災奪豐收
今年春季東北地區出現低溫春澇,西南西北出現春旱,夏季南方高溫干旱,入秋后臺風發生頻繁,對糧食生產造成不利影響。面對各種不利局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央財政專項安排近40億元補助資金,開展冬小麥“一噴三防”,支持東北、南方水稻產區采用綜合施肥技術促早熟;各地政府積極采取措施有效應對災情,組織專家制定分區域、分災種、分作物的抗災技術方案,根據不同區域受災程度和不同作物生長發育進程,加強生產技術指導;受旱地區積極發揮小水庫、小山塘的作用,千方百計利用各種水源灌溉受旱農田,受澇地區積極組織農民排澇保苗;農技人員進村入戶、蹲點包片,指導農民加強田間管理,采取得力措施,擴大病蟲害統防統治范圍,有效遏制了病蟲害的大面積爆發。由于應對措施全面及時,有效減輕或彌補了各種災害對糧食生產帶來的影響。(據統計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