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園難,難于考公務員;入園貴,貴過大學收費。”中國“80后”們怎么也不會想到,他們小時候哭著鬧著不愿意去的幼兒園,現如今輪到他們的孩子入園時竟比上大學還難。
此前,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2020年)》全部23個征求意見的主題中,學前教育排在第一位,比覆蓋面最廣的義務教育還受關注,收到的反饋意見還要多。因此,在《教育規劃綱要》中新增學前教育改革內容也是順乎民意。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教育規劃綱要》第二戰略課題組組長顧明遠認為,中國現在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9.5年,與發達國家的14年受教育年限相比差得很遠,普及學前教育是延長學習年限、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的重要途徑。
而顧明遠說的另一延長學習年限的途徑是普及高中教育。現階段中國還有近一半的學生九年義務教育完成后無法進入普通高中就學,而企業所需的各類產業技術工人又處于供不應求狀態。于是普及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就成為另一種學習就業的途徑。通過完成職業高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可以選擇高考進入大學深造,也可以學一門手藝進入社會謀生。
國家教育發展中心戰略研究室主任高書國把學校教育和繼續教育、終身教育比作提高人力資源水平的“兩個輪子”:“一個輪子是通過學校教育使在校生或者說是新增就業人員達到較高受教育水平;另一個輪子就是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也就是使現在受教育比較低的勞動者不斷提高技能水平。”
這樣,無論是蹣跚學步的幼兒,還是白發蒼蒼的老人,無論城市里的白領,還是游走在城市邊緣的農民工,無論是普通中學的學生,還是各類職業高中、中專、技校里的青年,都能在《規劃綱要》里找到關于自己的描述。顧明遠說,“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工作要把培養人才放在最本質的地位。”而人才,不僅是專家、學者等各行業的研究型人才,有一技之長、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普通人皆可為人才。
《教育規劃綱要》確定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等8項任務,幾乎涵蓋每個人的一生。這份進入21世紀以來的中國首個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注重每個人從出生到老去的終生發展,成為“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的最好注解。(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