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第三部分 體制改革
第十二章 人才培養體制改革
(三十七)樹立人才培養新觀念。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樹立全面發展觀念,樹立人人成才觀念,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樹立系統培養觀念。堅持德育為首,能力為重,激勵各族學生奮發進取,平等競爭,共同成才。鼓勵個性發展,尊重個人選擇;改革人才和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建立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科學化、社會化人才評價發現機制。強化人才選拔使用中對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考查,建立由政府、學校、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的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形成評價主體多元、方法多樣、內容全面的質量評價體系,避免單純以升學率和考試分數評價學校和學生。完善學生成長記錄,做好綜合素質評價,激勵學生樂觀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三十八)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按照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倡學思結合,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境。注重知行合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加強科學實驗、生產實習和技能實訓教學,開好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等課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勤工儉學、志愿服務和公益事業。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掘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推進分層教學、走班制、學分制、導師制等教學管理制度改革;改進升學選拔、推薦辦法,探索高中、高校拔尖學生培養模式,創新研究生培養方法。以雙語教育改革為突破口,創新各學段雙語教育模式。健全各級教育教學研究機構,并切實發揮其作用。加強地方教材開發、使用、監管。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管制度。推進大中小學有機銜接,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加強學校之間、校企之間、學校與科研機構之間合作及中外合作等多種聯合培養方式,形成體系開放、機制靈活、選擇多樣的人才培養體制。
第十三章 辦學體制改革
(三十九)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則,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的辦學體制。促進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滿足各民族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深化公辦學校辦學體制改革,鼓勵支持行業、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公辦學校辦學,改進非義務教育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進入教育領域。開展公辦學校聯合辦學、委托辦學試驗,探索多種形式辦學,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提高辦學效益。
(四十)促進民辦教育發展。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推動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級政府要把發展民辦教育作為重要的工作職責,制定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優惠政策,遵循“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鼓勵公民個人、企事業單位、行業組織以獨立舉辦、共同舉辦、中外合作舉辦等多種方式發展民辦教育。健全公共財政對民辦教育的扶持政策,可委托民辦學校承擔有關教育和培訓任務并撥付相應教育經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立專項資金,用于資助民辦學校。加快發展大眾化、多樣化的民辦學前教育,穩定發展有特色的民辦中小學,有序發展多層次的民辦高等學校,引導發展實用型非學歷民辦教育。支持民辦學校特色辦學。依法保障民辦學校、教師、學生與公辦學校、教師、學生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建立完善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險制度。
依法促進民辦學校規范辦學,完善民辦學校法人治理結構,依法設立理事會或董事會,建立民辦高校督導專員制度。健全民辦學校的黨團組織,落實民辦學校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的權利。依法建立民辦學校的財務、會計和資產管理制度,建立民辦學校辦學風險防范機制,形成民辦學校依法自主辦學、政府依法監管的格局。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實施分類管理。政府加強對民辦學校的評估。
第十四章 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四十一)健全權責明確的教育管理體制。以轉變政府職能和簡政放權為重點,提高教育公共服務水平。促進管辦評分離,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范有序的教育管理體制。自治區人民政府負責各級各類教育的統籌。統籌管理義務教育,依法落實發展義務教育的財政責任,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高中階段學校合理布局,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重點扶持邊遠貧困地區高中階段教育,支持行業、企業發展職業教育;合理設置和調整高校及學科專業布局,提高管理水平和辦學質量。依法審批設立專科學歷教育的高校,審批區屬本科院校學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已確定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的學位授予點。加快普及雙語教育,合理確定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教師編制等實施標準;完善自治區本級對地(州、市)的財政轉移支付體制,加大對邊遠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支持力度;支持和督促地(州、市)和縣(市、區)級人民政府履行職責,發展管理好地方教育。
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落實自治區重大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大政方針。統籌協調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發展,普通高中由地(州、市)和縣(市、區)負責管理,中等職業教育實行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有序銜接各學段雙語教育,合理確定各類學校布局。
縣(市、區)人民政府承擔管理義務教育、普及雙語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的主要責任。具體負責城鄉學校布局、標準化建設與安全,統籌教育經費管理使用,統一對教師的聘任、調配和管理,開展校長、教師輪崗交流,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發展高中階段教育,組織開展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
(四十二)轉變政府教育管理職能。各級政府依法綜合利用立法、撥款、規劃、信息服務、政策指導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履行教育公共服務的職責,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維護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重大教育決策出臺要充分咨詢論證,聽取群眾意見。培育專業教育服務機構,發揮行業協會、專業學會等各類社會組織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整合自治區教育質量監測、評估機構,完善監測評估體系,定期發布監測評估報告。建立教育基本信息公開制度,加強教育監督檢查,完善教育問責機制。
(四十三)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明確政府管理學校和學校辦學的權責,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新型關系。
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完善治理結構,依法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自主開展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自主制定學校規劃并負責組織實施,自主設置教學、科研、行政管理機構,自主設置學科、專業,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確定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學校財產和經費。公辦學校要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健全議事規則與決策程序,依法落實黨委、校長職權。發揮學術委員會在學科建設和學術評價中的重要作用。加強教職工代表大會、工會和學生代表大會制度建設,發揮群眾團體的作用。加強高校章程建設。擴大社會合作,推進專業評價。
完善普通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校長任職條件和任用辦法。實行校務會議等管理制度,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建立中小學家長委員會,引導社區和有關專業人士參與學校管理和監督。擴大普通高中及中等職業學校在辦學模式、育人方式、資源配置、人事管理、合作辦學、社區服務等方面的自主權。擴大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權,建立中等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合作制度。
第十五章 考試招生
(四十四)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按照有利于科學選拔人才、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公平的原則,探索招生與考試相對分離的辦法,政府宏觀管理,專業機構組織實施,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以招生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建立有利于推進雙語教育、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考試招生和人才評價機制。加強考試招生制度建設,堅持科學、公平、公開、規范的原則,充分發揮“陽光工程”在維護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實現信息公開、透明和對稱。公開學校招生名額分配原則和辦法,公開招生章程和政策、招生程序和結果,健全招生錄取信息發布制度。強化考試安全責任,加強誠信制度建設,堅決防范和嚴肅查處考試招生舞弊行為。加強專業考試機構建設,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
(四十五)改進中等、高等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學校招生考試要著重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小學升初中堅持就近免試入學。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以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為依據。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由自治區統一組織,分科進行。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實行等級呈現。從2018年起,少數民族語言授課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在統一標準、統一試卷的基礎上,除母語文外統一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試卷。完善中等職業學校自主招生或注冊入學制度。優化自治區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區域招生結構。鼓勵中等職業學校創新技能型人才培養選拔機制,方便學習者分階段完成學業。
高等教育考試招生以高等學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為依據。普通本科招生以統一入學考試為基本方式,結合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擇優錄取。高等職業教育入學考試逐步過渡到由自治區統一組織。推進研究生入學和成人高等教育考試制度改革。完善高等學校招生名額分配方式和招生錄取辦法,穩步推進高等教育考試內容、分類考試和錄取方式改革。對特長顯著、符合大學培養要求的學生,鼓勵有條件的高校依據面試或測試結果自主錄取;對高中階段全面發展、表現優異的學生推薦錄取;鼓勵符合條件、自愿到邊遠地區、艱苦行業就業的考生定向錄取;對做出特殊貢獻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通過專門程序破格錄取。不斷擴大少數民族考生到內地高校就讀的比例,加快縮小各族考生在高校錄取上的差距,逐步實現統一入學標準。
第十六章 教育開放
(四十六)擴大教育開放,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發揮地緣優勢,以中亞地區和周邊國家為重點,依托上海合作組織平臺,在國家教育開放框架體系內,積極參與國際雙邊、多邊和全球性、區域性教育合作,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對外開放格局。探索多種方式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加強與國(境)外高水平教育機構合作,建立教學科研合作平臺,通過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學分互認,推進中外合作辦學,不斷提高新疆教育的國際化水平。堅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擴大出國留學規模,提高公派出國留學的層次、質量和效益,加強對自費出國留學的政策引導,提高對留學人員的服務和管理水平。有重點地選派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及高校研究生進入國際高水平大學、實驗室進修提高、攻讀學位,加快培養一批自治區重點學科領軍人才。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合作與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國外高層次人才和留學人員來疆工作。
(四十七)提高與周邊國家教育交流合作水平。加強漢語國際推廣中亞基地和孔子學院建設,拓展與中亞及周邊國家教育機構的交流合作渠道,提高國際教育服務和辦學水平,不斷提升來華留學生教育質量。加強外國留學生教育的基礎能力建設,逐步增加周邊國家來華留學生政府獎學金,進一步擴大外國留學生規模。加大教育國際援助力度,為周邊發展中國家培養培訓專門人才。逐步把新疆建成面向中亞的人才培養基地及周邊國家學生留學中國的重要目的地,增強新疆在周邊國家以及國際上的教育和文化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