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高考不僅考的是學生,同時也在考家長
本版圖片均為本報記者 母家亮攝
2012年11月14日,陜西省招辦下發《關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報名工作的通知》,規定截至2013年8月31日,常住戶籍和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在陜連續學籍均滿3年者,自12月1日至7日進行高考網上報名。
與往年相同的“戶籍學籍雙三年”條件不變,這意味著廣受關注的“異地高考”問題,截至目前在陜西尚未放開。不過,《通知》中也留有余地,寫明“教育部、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隨外出務工父母在外省就讀考生參加高考報名的條件如有新規定時,另行安排落實”。
與此同時,為了保障高考考生的基本權利,解決陜西在外省務工人員子女的“異地高考”難題,讓陜西考生可以在家鄉順利參加高考,《通知》中還作出補充規定,對戶籍一直在陜西、長期隨外出務工父母在外省就讀、在陜學籍不滿3年者,可以在戶籍所在縣(區)報名。
陜西省招辦新聞發言人郝春懷介紹:考生本人或隨父親(母親)因軍轉安置、工作調動(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人事管理部門辦理的調動)正常遷轉在陜落戶者,不受戶籍、學籍年限限制。此時,陜西也正在加緊制定外省籍來陜務工人員子女在陜西參加高考的具體方案,成熟時將在報省政府批準后向社會發布。
進城務工家庭:孩子的升學“等不起”
“終于等到這一天了!”當聽到夢想多年的“異地高考”,有了國家層面的“時間表”時,在西安打工的安徽籍裝修業工人黃德彪一家,為這樣一則“很實惠”的新聞,興奮了很長一段日子。
2012年8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四部委《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意見的通知》,其中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隨遷子女升學考試的方案,原則上應于2012年年底前出臺。
45歲的黃德彪和妻子,都是裝修業的貼磚工人,2004年從安徽老家出來,已經在西安工作了8年。租房子安家,買汽車跑業務,言談舉止間,他們儼然是個陜西人。然而,一雙上中學的兒女還在安徽讀書,這是老黃家多年的“心病”。
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也存在著兩難”。如果帶孩子來西安上學,沒有陜西戶籍不能在陜參加高考,在陜西上學回安徽高考,兩省的教學和命題不同,孩子明顯是要吃虧的;不得已把兒女留在安徽老家上學,老黃又覺得虧欠孩子太多了。
這個老黃家的兩難選擇,也是眾多進城務工人員家庭的實際困境。2008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切實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問題”。從這一年起,“以流入地為主,公辦學校為主”的解決方案,為隨遷子女的就地上學開閘。
近年來,自2008年起在“流入地”接受教育的孩子,逐漸步入了參加高考的年齡段,孩子的升學已經“等不起”了。隨著進城務工隊伍的不斷擴大,隨遷子女完成義務教育人數的不斷增多,他們的升學考試問題,特別是“異地高考”,困難正在突顯出來。
十八大報告指出,“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在最近一次全國人口普查中顯示,我國進城務工人員總量已達2.6億,其中跨省市進城務工人員總量2.2億。從國家恢復高考制度起,考生只能在戶籍地參加高考,各大學在各省區市按名額錄取。“戶籍加學籍”的傳統制度,顯然牽絆著幾億人的切身利益。
“我們家在陜西奮斗了多年,也準備在陜西扎下根去,以前孩子的升學有顧慮,我也不敢買房置家業,有了這么實惠的政策,我還有什么可顧慮的呢!”為人父親的黃德彪內心充滿了陽光,“陜西細則什么時候出臺,我就第一時間把一雙兒女都接過來。”
陜西“開閘”難度不亞于“北上廣”
10月31日,黑龍江省率先公布了異地高考方案,成為第一個明確“異地高考”具體門檻的省份,自2013年高考開始實施。11月30日,江西省實施細則發布,只要在江西一年以上學習經歷并取得學籍者,自2014年起都可就地參加高考,成為已出臺細則的省份中“條件最寬、門檻最低”的一個。
然而,陜西省關于隨遷子女“異地高考”的實施細則,目前仍在具體調研與制定階段。截至目前,在全國部分“異地高考”需求最為強烈、爭議最為激烈的區域,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實施細則,也尚未正式向公眾發布。
當高考報名之日來臨,兩種“針鋒相對”的觀點,兩個不同群體的爭議在升溫。10月中旬,當非京籍學生家長代表,前往北京市教委就“異地高考”表達意見時,20余名反對“異地高考”的京籍人士也出現在此,雙方產生言語爭執。持不同觀點的人們,還在網絡上進行了激烈爭論。
陜西省招辦新聞發言人郝春懷說,從目前來看,公布實施細則的省份多為異地高考的“流出地”。
多年來一直是“流入地”熱點的陜西,有著復雜的區域教育環境,決定了制定細則的壓力和難度之大,幾乎不亞于“北上廣”三地。如果今年開閘,陜西將增加近萬名外省籍考生,這無疑對陜西本地考生形成一定的競爭和壓力。
連續多年,由于地處西部,經濟、文化觀念以及職業教育發展不足等問題,陜西每萬人口中高考考生比例,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和其他省份,曾達到了每萬人口中100人參加高考的比例,一度位居全國首位。相較之下,其錄取率卻在今年才剛高出全國平均水平,陜西還正在緩解這一不容樂觀的教育難題。
同時,2011年陜西全省有普通高等學校78所、成人高等學校19所,另有獨立學院12所。由于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在陜西相對集中,一本、二本高校資歷老質量高,西部地區高考錄取分數線又較中、東部許多省份略低,所以如北京、上海等城市一樣,陜西也是“高考移民”重點選擇的區域之一。反對開閘的本地考生家長,本著既得利益不能受損的立場,形成了一支規模強大的“異地高考”阻力軍。當既得利益者與新的利益訴求方有所爭執時,雙方的溝通與諒解尤為重要,也有待于制度的全面完善。改革不僅需要勇氣,還更需要平衡的智慧。
開閘不開閘,何時開閘,怎么開閘。陜西面臨很多艱難的選擇,那些為陜西發展作出貢獻的進城務工家庭,的確有就地參加高考的緊迫需求。但是如果貿然放開“異地高考”,還勢必會引來大批的“高考移民”,不可預測、不可控制的被動局面,不僅無法保證本地考生的權益,還將為城市的發展帶來新難題。
要放開也要封堵"惡意競爭"
早在2002年底,陜西省曾針對“高考移民”作出規定,明確在陜戶籍滿三年的考生才能就地參加高考。即便如此,在2005年底陜西銅川爆出“高考移民”大案,查處500多名外地考生采用“虛假戶口”等,冒充本地考生進入陜西高考大軍。
鑒于新的“漏洞”出現,陜西省于當年出臺“戶籍學籍雙三年”的規定。盡管上了“雙保險”嚴格審查,但在2011年仍查出“高考移民”113人之多。采取何種辦法為“異地高考”開閘,制定細則的考量范圍進一步拉大。
目前,在我國高考管理制度中,招生計劃分省下達、各省、市、自治區分別評卷、分別劃定不同的錄取分數線等。有部分考生利用各地分數線和錄取比例的不同,通過轉學或遷移戶口等辦法,遷入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地區應考,被稱為“高考移民”。
“政策不公平,有了漏洞就不要怪我鉆它”,這句“高考移民”家長的直白心聲,在網絡上頗有共鳴、流傳甚廣。“高考移民”,這是中國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現象,嚴防“高考移民”,也是任何一個“流入地”區域的極大困擾。
在國家層面提及的主要原則是,因地制宜制定隨遷子女升學考試具體政策,堅持有利于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公平受教育權利和升學機會,堅持有利于促進人口合理有序流動,統籌考慮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升學考試需求和人口流入地教育資源承載能力等現實可能,積極穩妥地推進工作。
陜西省招辦新聞發言人郝春懷進一步解釋,對于外省籍長期在陜務工、為陜西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人員子女,在一定條件下允許其在陜參加高考,既是“以人為本”的體現,也是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而針對怎么放開“異地高考”,實施細則還必須具有前瞻性,要放開也要封堵可能出現的“惡意競爭”。
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值得深入分析。目前,部分熱點“流入地”已經衍生出一些“地下產業鏈”,高考前買房子、辦雙籍,高考后上大學、賣房子,形成了一支發“漏洞財”的生力軍。有專家提出異議,那些嚴苛的限制條款,在封堵有條件的家庭上作用有限,反倒堵住了那些進城務工家庭,讓合理的訴求得不到照顧。
教育、公平、正義,都是人類永恒的追求。我們身處人才流動日漸頻繁的發展時代,盡管采取“打破招生計劃、采取統考統招”,這類“快刀斬亂麻”的辦法尚不現實。但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地高考、平衡省際錄取率、擴大高校自主招生等新的問題和探索,必將促使已存在數十年之久的中國高考制度,在改革中走向更加公平、更加靈活、更加多樣。
陜西何時放開“異地高考”,人們期待著。 (記者 梁瀟 李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