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新網北京1月28日電(白琥) 教育部近日出臺“小升初”改革新政,明確了小升初“免試入學”、就近原則單校劃片、減少特長招生與做好隨遷子女就學等措施,引起輿論熱議。專家指出,新政是對相對發達地區教育熱點問題的回應,而欲實現全國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需將更多目光放到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上。
“小升初”亂象頻仍 “新政”或緩解熱點問題壓力
長期以來,“小升初”因亂象叢生飽受詬病。外來務工子女上學難、爭上“名?!碑惢癁榱硪环N“拼爹”戰爭,招生領域腐敗頻生,原本屬于九年義務教育的正常升學路徑不但成為困住許多家庭的枷鎖,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義務教育制度本身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
本月26日,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提出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要求,健全科學、明晰、便利的小學升入初中制度,規范招生入學行為,并公布了“小升初”劃片錄取工作的流程。
困擾人們的“小升初”亂象在國家層面得到重視、并推出明確的改革方案,讓公眾為之一振。對此,國家總督學顧問、中國教育學會顧問陶西平亦給予正面評價。
陶西平告訴記者,“小升初亂象”的另一個角色,是相對發達地區或城市地區的社會熱點問題,而這些問題將會在“新政”實施后得到緩解。
對于《意見》中明確的“小升初免試入學”,陶西平表示,小學初中均屬于義務教育階段,而在“小升初”過程中舉辦選拔式考試,已沒有意義,“免試入學”有利于落實并更好地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
此外,陶西平還指出,“小升初”改革新政對減輕學生負擔也有積極地作用。
“考試的取消有望使小學生的課業負擔進一步減輕,取消‘小升初’過程中存在的不同形式的選拔,則有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陶西平說。
近年來,小升初過程中存在的權力尋租、以錢擇校、招生腐敗讓不少家長深感頭痛,陶西平告訴記者,選拔考試為部分干部和學校在小升初過程中“犯錯誤”提供了機會,導致了很多不公正現象的出現。未來,在新政的效應下,隨著“小升初”逐漸回到義務教育的正軌上,上述違規現象也將相應減少。
貧困地區義務教育水平落后 專家吁莫受熱點問題牽制
作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意見》對促進教育公平、健康發展的積極意義廣獲肯定,而有評論則指出,單靠《意見》難掃“小升初”亂象,均衡教育資源才是破題之道。
陶西平亦指出,相對來說,相對發達的地區人口密集、掌握的話語權較多,是“小升初亂象”成為社會熱點的重要原因。但在中國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推進的版圖中,解決熱點問題的重要性需讓位于西部地區、貧困連片地區的義務教育發展問題,政策的出臺不能被熱點問題牽制住。
“在我看來,在促進教育公平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制度規劃上的最大亮點是促進西部地區、貧困連片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問題”,陶西平說,“上述地區的辦學條件差、師資隊伍水平低,甚至連基本的辦學要求都難以達到,且這些地區‘小升初’的矛盾并不尖銳。所以我們需要將關注的重點轉移到這些地區。”
對于如何調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與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之間的矛盾,陶西平則認為,未來的教育改革還將從制度上對“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與“發展部分優質民辦教育”兩點進行根本性的改革。
陶西平告訴記者,一要推進小學階段教育的均衡發展,特別是加強基礎薄弱學校的建設。此外,在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同時,也要支持一部分民辦學校的優質發展,讓該類學校的優質發展為家長提供多重選擇。
“長遠來看,形成‘公辦教育提供基本公共服務、部分民辦學校提供選擇性教育’的良性結構,既可以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又可以解決選擇需求問題。”陶西平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