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中新網2月26日電(能源頻道張健康)中海油對尼克森能源公司的收購終于塵埃落定。此時距離中海油嘗試收購美國尤尼科已經八年。該筆收購創下了中資企業的多項第一:迄今為止中資企業發起的規模最大的海外收購,中國油氣生產商首次掌握美國能源領域的勘探和開發主動權……
從最初問鼎優尼科遭美國政治集團和監管部門的拒絕,到最終完成中資企業最大一筆海外收購,中海油收獲的絕不僅僅是石油產量的增加、開采技術的提高和資產規模的擴大,更重要的還是同外國利益集團打交道和進行海外收購的經驗,而且他們的經驗對正在加快海外擴張步伐的別的中資企業同樣彌足珍貴。
收購尼克森助中海油一舉躋身世界能源大公司
中海油對尼克森收購的成功對中海油本身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近海油田老化新項目尚未投產的現狀急需一筆重要的收購提振產量。今年年初,曾有機構預測:“不包括尼克森,中海油2013年產量可能只能增長3%-6%。而加上尼克森,增長可能會激增至27%。”中海油董事長王宜林則直言,收購尼克森,能使中海油增加約30%的凈探明儲量和約20%的凈產量。
然而,根據中海油公開的收購理由,尼克森的產能還不是他們最看重的。2012年7月23日中海油提交的收購陳述中,“獲得墨西哥灣深海作業經驗”被列為了該宗交易帶來的主要優勢之一。根據媒體的公開報道,尼克森的墨西哥灣油田產量并不大。業內人士據此分析認為,尼克森深水開采經驗對中海油的吸引力很大。中海油一直渴望開發南海儲量可能巨大的深水資產。
再次,從資產規模、資源量、全球布局和產業鏈的角度看,中海油此前還只能算一家比較小的石油公司。但是,完成對尼克森的收購之后,中海油就一躍擠入了世界能源大公司的行列。尼克森遍布加拿大、墨西哥灣、北海以及巴西沿岸等世界主要石油資源地的資產,加上中海油本身擁有的南海區域的的資源地,使得中海油的鉆探區域一下子就涵蓋了全球最重要的海底高產盆地。中海油的發展由此可能發生巨大的變化。
中海油的經驗應能為中資企業走出去提供鏡鑒
然而,對于一大批正在積極謀劃“走出去”的中資企業來說,中海油8年的海外收購之路所積累的經驗可能更加珍貴。
八年前,中海油對美國優尼科的收購計劃之所以鎩羽而歸,很大程度上應歸因于美國政治集團的干預。此次收購尼克森,中海油盡量淡化了政治因素,不僅準備了合適的計劃(比如,針對美國方面以英國石油公司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為鑒,對中海油應對漏油等突發事故能力的質疑,中海油方面及時做出了正面的積極的回應,明確告知相關方面,中海油已經采納了業內的最佳實踐,為應對可能發生的問題做足了準備),而且展現出了足夠的透明度,故此,美國國會幾乎沒有插手,而負責美國海外并購審查的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只要求中海油重新提交一份收購申請文件后,便予以放行。
另外,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同2005年計劃收購優尼科相比,中海油為收購尼克森所進行的游說活動要溫和得多。游說過程中,不僅中海油聘請了偉達公關和司特曼律師事務所律師、加拿大電信巨頭BCEInc.高管、加拿大外國投資和競爭法權威勞森·亨特等加方人士擔任顧問和代理人,而且尼克森方面亦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們的主要職能是影響加拿大監管層。
根據公開的資料,2012年,中資企業共完成海外收購329起,披露金額的253起共耗資665億美元,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巨頭的海外收購賬單就高達254億美元,超越以往任何年份。國務院信息研究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員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三大油氣已經舉行多次工作會議,分別制定了“十二五”期間的人物部署,擴充上游資源儲量是三家公司的共同目標。而就在中海油宣布成功收購尼克森前一天,中石化亦正式公布了完成對美國切薩皮克能源公司資產50%權益收購的消息。
另據知名金融數據提供商Dealogic市場調查公司統計,中國企業2012年達成46項協議,同意以超過100億美元的資金收購美國企業或者美國公司股份。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業績的復蘇,央企已經成為國內企業“走出去”的先行者。2013年,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緊迫性會進一步增強,收購規模會越來越大,對國際國內經濟的影響亦會隨之逐步顯現。
中海油收購尼克森的經驗應該能給他們提供鏡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