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教授前瞻兩會經濟熱點
中國網2月25日訊(記者 肖冰)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教授認為,我國的金融市場存在多方面的結構失衡,不僅影響著金融體系支持實體經濟的效率,而且還給實體經濟運行帶來巨大的潛在風險。
具體表現為:一是市場利率過高,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十分嚴重。我國貸款利率約為成熟國際市場的2-3倍。大量不能獲得銀行貸款的小微企業只能轉向民間融資,而其利息高達銀行貸款的3-4倍以上,這樣高額的融資成本和繁重的還款壓力對小微企業的發展相當不利。
二是社會融資規模增長較快,融資結構失衡。2013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比上年增加1.53萬億元,其中表外融資增速明顯加快,而直接融資規模有所收縮。社會融資較多地進入房地產和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相對較少進入新興產業、集約型經濟和高新技術行業,對科技創新和經濟結構轉型的支持力度不足。
三是社會負債率居高不下,影響金融市場穩定。企業負債過高既使大量流動性進入償債環節而非生產領域,又意味著一旦企業資金鏈斷裂,流動性風險將沖擊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
四是貨幣資產與實體經濟比例失衡,給實體經濟運行帶來巨大的潛在風險。廣義貨幣同比增長13.6%,對比7.7%的GDP增速,貨幣資產與經濟總量差距進一步拉大,既容易引致通貨膨脹,又可能引發流動性陷阱。并且由于金融資源嚴重錯配,“金融熱、實體冷”所導致的“資金空轉”蘊含巨大金融風險。
五是在全球普遍保持低利率或零利率環境下,國內利率卻出現大幅上升,境內外利差不斷拉大,熱錢大量涌入,人民幣“外升內貶”。
辜勝阻強調,為提升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一方面,需要重構多層次金融體系,實現金融領域的市場主體的多元化和利率市場化,使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位,使大中型金融機構和草根金融機構、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商業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傳統金融和新型金融業態共生互補。
另一方面,要努力使金融去杠桿化,化解高債務引發的金融風險。為此:一要構建多層次“正金字塔型”的資本市場體系,大力發展場外交易市場,顯著提高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的比重。穩步推進“新三板”市場的擴容,大力發展“四板”和“五板”市場。規范發展債券市場,讓大型企業融資更多轉向公司債券。
二要建立多層次“門當戶對”的間接融資體系,形成多元競爭的銀行市場主體,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重視從供給端發力。大力發展與小微企業相匹配的民間金融、草根金融和普惠金融;要通過金融創新增強大型商業銀行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
三要完善多層次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體系,大力發展直接股權投資,讓更多“閑錢”和“游資”進入實體經濟。要培育區域創新文化、壯大天使投資家隊伍,完善天使投資信息平臺,規范相關政策法規體系。引導風險投資由重晚輕早、急功近利向更多關注早期創新型企業轉變。
四要構建多層次金融擔保體系,建設包括政策性信用擔保、商業性信用擔保和互助型擔?!叭灰惑w”的擔保體系;建立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小微企業信息溝通機制;使擔保體系回歸公益性,發揮國有擔保機構公益性和引導性作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五要完善多層次財政扶持和政策金融體系,應對市場“無形之手”失靈問題。需靠多樣化的稅收工具等“有形之手”對金融機構相關服務予以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