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后,中國大熊貓面臨數十年來最嚴重的危機,目前仍有1400多只野生大熊貓生死不明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馮昌勇、苑堅、于文靜、李童發自臥龍、北京 “它在地震后很緊張,不愿被撫摸。現在它仍然不如地震前活潑,但在逐漸好轉。”飼養員口中的“它”,是生活在中國四川臥龍的大熊貓晶晶。而臥龍,正位于5月12日大地震的汶川縣境內,距震中映秀鎮僅10多公里。
本報記者日前從國家林業局了解到,地震造成的山體滑坡和森林大面積損毀,讓包括晶晶在內的上千只大熊貓面臨嚴重的震后危機。
80萬畝熊貓棲息地徹底毀壞
汶川地震重災區的岷山大部、邛崍山北部和秦嶺南部,是我國野生大熊貓的主要分布區,區內共有野生大熊貓1400多只,約占整個野生種群的88%。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印紅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此次地震共造成49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不同程度受損,80萬畝熊貓棲息地徹底毀壞。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人工圈養的63只大熊貓已有1只死亡,1只失蹤。”
更為嚴重的是,“我國1400多只野生大熊貓目前面臨棲息地損毀、食源和水源受到影響以及‘生殖孤島’三方面威脅。”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總工程師嚴旬介紹說。
嚴旬進一步解釋道,地震引發山體滑坡和森林大面積損毀,使很多大熊貓居住的洞穴受損或坍塌,“使熊貓賴以生存的一部分箭竹被埋沒和砸毀,保護區內水體受到污染,直接威脅到熊貓的健康。”
此外,大面積、大區域的山體垮塌,也給熊貓的遷移造成自然阻隔。在很多地方,野生大熊貓陷入“獨居”狀態,雌雄個體之間失去相互聯系的通道,形成“生殖孤島”,可能進一步加劇大熊貓瀕危狀況。
受災最重的野外站尚無法到達
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主任張和民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表示,地震發生后,他們在第一時間就發動救援。
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黃炎告訴本報記者:“目前,臥龍飼養場所需的竹子主要從雅安的寶興縣運過來,每周一次,每次約6000-8000斤,可夠那里飼養的大熊貓吃上一周。”為讓這些受驚的大熊貓重獲平靜,臥龍的飼養員們還發起“愛心行動”,用撫摸療法來為這些熊貓放松。
而讓保護區工作人員最為擔心的,也正是這些目前大多去向不明的野生大熊貓。
嚴旬告訴本報記者:“目前交通、通訊等條件,還不能使工作人員直接到達受災最嚴重的野外保護站。一旦條件允許,巡尋人員將在第一時間了解野生熊貓個體受損情況并及時施救,同時加強棲息地受損評估。”
基地遷址已在考慮之中
臥龍保護區建于1963年,以“大熊貓之鄉”、“野生動植物樂園”而聞名于世。是我國最大的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區內擁有野生大熊貓150多只。
地震發生后不久,《國際先驅導報》駐成都記者就緊急趕赴臥龍。然而,當記者抵達現場時,保護中心對面的山坡高處,還間或有小的沙石滾落,用黃炎的話說,是“山體也還在塌方”。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國家林業局正在組織專家進行論證,以確定飼養場所在地是否還適合養熊貓,是否需要遷址。
6月10日,李德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證實說,“臥龍中心大熊貓的房舍在地震中嚴重受損,32套大熊貓圈舍中有14套全部損毀,其余的也遭不同程度的損壞。”李德生表示,出于安全考慮,臥龍正在保護區內重新選址,新建一個大熊貓園。
海外各界關注大熊貓安危
四川大熊貓保護基地的受災情況和重建工作,自然也引起海外各界的廣泛關注。
英國《泰晤士報》6月14日發表了題為《90%的大熊貓處于危險之中》的文章,美國《華盛頓郵報》也報道說,地質學家正在對臥龍保護區進行勘察,以給這個世界上最知名的熊貓研究中心選擇更穩定的重建地。
由香港海洋公園成立的“大熊貓基地震后重建基金”,目前正積極向香港各界募款,并已先行撥出100萬元人民幣購買應急物資,協助受地震影響的大熊貓保護基地的救災及重建工作。香港郵政7月也將發行以大熊貓“樂樂”、“盈盈”為主題的特別郵票,紀念它們來港一周年,全部收益將捐助四川重建大熊貓基地。
對此,嚴旬證實說:“國外的保護組織,包括政府的保護部門和一些國際保護組織都在第一時間給我們打電話,提出他們希望能夠為大熊貓、特別是為臥龍做一些事情。我們也接到很多國家的政府部門和國際組織,包括個人和其他大熊貓保護機構捐款、捐物。這些資金和物資有的直接到了臥龍的賬面上,有的通過林業部門轉運到臥龍。”
嚴旬進一步指出,“不少大熊貓受災地區,目前人還很難進去。所以我們只能通過衛星圖片來判斷受損失的情況。下一步,我們一旦能夠進入并了解那個地方的需求后,我們會給這些國際組織提出希望,請求給予援助。”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