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厚美
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線長面廣,涉及多個方面和領域,僅靠縣級環保機構管理,往往鞭長莫及。因此,設置鄉鎮環保機構已成為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建立鄉鎮環保機構勢在必然
一是法律有規定。新修訂的環保法中,有關農村環境保護的條文從1條增加到4條,為實現環保的城鄉公共服務公平,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供了法律支持。第33條第一款在對政府農業環境保護職責相關文字進行修訂的同時,新增第二款,明確了縣鄉兩級農村行政管理機構對提升農村環境保護公共服務水平的職責,并進一步明確要求兩級政府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這使縣鄉兩級政府有了明確的農村環境整治職責。同時,上級政府對其環保目標責任的審查和考核評價也有了法律依據。
二是國家有要求。《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強調,健全環境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同時,明確指出,結合地方人民政府機構改革和鄉鎮機構改革,探索實行設區城市環境保護派出機構監管模式,完善基層環境管理體制。這些都為強化鄉鎮環境保護機構建設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是監管有需求。面對嚴峻的環境形勢,僅靠縣級環保局的力量很難應付日益繁重的環境監管任務。迫切需要及時調整思路,下移環保工作重心,在鄉鎮設立環保派出機構,以擴大有效的環境監管覆蓋面。以四川省為例,據初步調查,全省所轄4408個鄉鎮中只有435個鄉鎮設有環保機構,占比不到10%,而且這些機構大多與其他部門合署辦公,以抓經濟工作為主,真正從事環保的人員很少。
建立鄉鎮環保機構的積極探索
為加強農村環境監管工作,四川、浙江、江蘇、山東、湖北、湖南和重慶等地已開始探索建立鄉鎮環保機構,并取得了積極成效。
湖南省溆浦縣在全縣設立多支環境監察中隊,各中隊分別配置6人~9人。各鄉鎮配備一名農村環境監察員,工業重鎮配備兩名環境監察員。通過環境監察中隊、農村環境監察員的設置,實現了農村環境管理的延伸,通過分散管理、集中執法,加大了農村環境問題的解決力度。
浙江省已在鄉鎮一級建立環保派出機構170個,覆蓋50多個縣(市、區),初步形成了一支鄉鎮環境監管隊伍。其鄉鎮環保機構設置模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縣(市、區)環保局的派出機構。在縣(市、區)環保局轄區的中心地域或經濟較發達、人口較集中、環境監管任務較重的重點鄉鎮,分片設立環保派出機構,由縣(市、區)環保局垂直管理。另一類是在鄉鎮政府內部設置環保辦公室或環境監察中隊,并設鄉鎮環保專管員職位,專職從事鄉鎮環保工作。目前,浙江省以第一類派出機構模式為多。
四川省宜賓縣在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中,把環境監管機制延伸到鄉鎮,建立了鄉鎮環保所。縣勞動人事部門將部分公益性崗位設為鎮村環境監察協管員,由財政出資聘請專兼職環保員,負責村莊連片整治的后期運行,建立起縣、鄉(鎮)、村3級環保工作網絡。廣元市蒼溪縣、昭化區探索在部分鄉鎮成立環保所或片區環境監察中隊,把環境監管觸角延伸到鄉鎮一級,拉長了環保工作鏈條,確保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建立鄉鎮環保機構的建議
當前,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點面源污染共存,生活與工業污染疊加,加之各種重污染企業向農村轉移,農村發生環境風險事故的概率不斷增大。結合各地探索建立鄉鎮環保機構的經驗,筆者建議:
第一,健全鄉鎮環境保護機構。對于沒有設環保專門機構的鄉鎮,可在鄉鎮社會事業辦事所內加掛環境保護站的牌子,工作力量由各鄉鎮在目前人員編制中調劑解決,不另增加人員編制,但應確保有機構、有人員承擔環境保護工作。鄉鎮人員編制較少的,縣區可設置公益性崗位的鎮村環境監察協管員。做到環保機構有牌子,鄉鎮環保工作有位子,開展環保工作有房子。
第二,明確鄉鎮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職責包括:負責轄區環境監管工作,做好對排污單位的日常巡查,及時處理環境突出問題;負責對飲用水水源地污染源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的監督檢查;負責受理轄區群眾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來信、來訪,協助辦理人大、政協有關環保方面的提案、建議,參與環境污染事故及生態破壞事件的調查和處理;負責開展農村環保宣傳、教育、培訓工作,以及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優美鄉鎮、生態村等綠色生態系列創建工作;協助上級環保部門做好環境統計、污染源普查、排污申報登記、排污費催繳等業務工作,健全轄區環保資料檔案;完成上級環保部門和當地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第三,加強對鄉鎮環境保護機構的指導培訓。縣級環保局要加強對環境保護站機構設置、選人用人的指導,及時做好人員培訓,同時,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元市環境保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