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全國多地出現霧霾天氣。似乎每到秋冬季霧霾便滾滾而來。
近年來中國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但重點區域秋冬季大氣環境形勢依然嚴峻,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是其他季節的2倍左右,重污染天數占全年重污染天數90%以上。
用什么方法可以啃下秋冬季大氣治理的硬骨頭?
散煤污染管控是基本
“工業污染源頭治理、煤炭總量控制尤其是散煤污染管控依舊是京津冀及周邊城市攻堅的‘基本盤’,需要下大力氣。”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環境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馮銀廠說。
燃煤電廠曾是污染排放的“大戶”,不過,截至去年底,全國80%以上燃煤機組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重點區域基本完成,初步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高效煤電體系。
雖然改造了燃煤電廠這個排污大戶,但京津冀周邊地區冬季用散煤取暖的問題又成為了影響空氣質量的關鍵。如果這些地區采用清潔能源取暖,對降低PM2.5濃度的貢獻率將達到1/3以上。正因如此,2019年10月底前,“2+26”城市計劃完成524萬戶散煤替代。各地紛紛采取“煤改電”、集中供熱、地熱能等方式替代散煤,替代比例超過50%,并注重多種方式替代,較大程度緩解天然氣保供壓力。
此外,生態環境部還要求各地秋冬季做好氣源電源供應保障。在采暖期新增天然氣,重點向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等傾斜,特別是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對“2+26”城市做到全覆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居民“煤改氣”采暖期,天然氣門站價格不上浮,確保居民用得起、用得好。
目標精細化是必然要求
“秋冬季攻堅已走過幾個年頭,每年都在摸索、積累,總結經驗,到現階段,統一劃分PM2.5濃度下降標準已不太現實。”馮銀廠說。
2019—2020年秋冬季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就是根據各城市上個秋冬季PM2.5濃度值,與過去兩個秋冬季累計下降幅度分別進行分檔,設定各檔改善目標,充分考慮了延續性、公平性與可達性。
近日發布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為各地“量身打造”了不同的PM2.5濃度目標。
《方案》之前,各地PM2.5濃度值主要遵循“大氣十條”即《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規定。“大氣十條”要求,截至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而今,“大氣十條”目標已經全面完成,全國各地急需一種更精細、更有規劃性的行動方案。就像一次考試過后,考生的成績從60多分到100分不等。這時我們應該做的不是速求每一名考生都能在下次達到90分以上,而是根據成績差異,給分值低的考生配備“大步前進”的目標,要求分值高的考生加以保持、小步前進。
同理,現在要想打贏秋冬季空氣治理攻堅戰就應對去年降幅較小、潛力較大的城市設定相對較高的目標;而對去年秋冬季PM2.5濃度已經較低的城市,不再設定較大降幅,如北京、天津、廊坊等。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強調,與之前的年份相比,現在我們要堅決反對“一刀切”“先停再說”等敷衍的應對做法,加強對地方和企業的差別化指導,結合本地產業特征、發展定位等,科學確定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