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經濟新賽道:為建筑疏通“經脈”
應用節能減排技術,從事建筑及其環境、附屬設備評測、調適、改造、運維等工作的咨詢服務人員
在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的“2023年度十大網絡用語”中,“新職人”榜上有名。它是指具有特定專業技能和經驗背景、從事新興職業的人。自2019年以來,人社部會同有關部門發布5批共74個新職業。
鄧光蔚就是一名“新職人”,他已經記不清這是自己第幾次爬上天會商務廣場(原凌空SOHO)的大樓了。樓頂分布著408組、共計1052.64平方米的光伏板,這套光伏系統在去年年初投入使用,每年能發電22萬度,提供給建筑本體使用。除此之外,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改變在這棟建筑里悄然發生……
如果把建筑比作人體,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智能優化和各條“經脈”的疏通、改造,就是鄧光蔚和同事們的工作,他們有一個“時髦”的稱呼——建筑節能減排咨詢師。
保證人的舒適性,又達到節能的效果
“你看,凌空SOHO四周沒有遮擋,非常適合增設光伏板。”鄧光蔚指著建筑樓頂說。光伏發電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怎樣安裝和利用光伏發電卻考驗智慧。為了避免對屋頂原有綠化產生影響,他們把絕大部分光伏板鋪設在屋頂核心筒上。如今光伏板周圍的綠植長勢良好,這讓鄧光蔚感到欣慰。
“這是整個綜合節能改造項目中最看得見、摸得著的部分。其實,我們還做了很多智能化和控制方面的改造。”鄧光蔚說,“這些才是建筑節能減排的關鍵。”
比如新風系統的智能變頻控制,可以根據空調回風口的二氧化碳濃度自動調節頻率。每天早晨上班的人不多,二氧化碳濃度不高,新風系統就自動降低運行頻率,到了下午和晚上,隨著建筑內二氧化碳濃度升高,運行頻率也自動升高。這樣既保證了人的舒適性,又達到了節能的效果。
在這棟建筑里,諸如此類的節能改造還有很多。該建筑2023年全年運行數據顯示,其改造后的用電、用氣量都大幅下降。根據第三方節能量審核機構審定,該建筑節能量可供上海1.3萬個家庭使用一年。
這是鄧光蔚和同事們所做出的努力。鄧光蔚是上海建科節能技術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而現在,他和團隊同事們有了一個更規范的稱呼:建筑節能減排咨詢師。
“這是一個團隊協作、體系性的工作”
今年2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共同制定的《建筑節能減排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頒布實施。此前,該職業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以下簡稱《大典》),成為一個被國家認可的新職業。
在《大典》里,“建筑節能減排咨詢師”的定義是:應用節能減排技術,從事建筑及其環境、附屬設備評測、調適、改造、運維等工作的咨詢服務人員。上海朗綠科技低碳建筑與能源業務中心副總經理王博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團隊協作、體系性的工作,因為不可能每個人都既懂建筑、暖通,又懂IT開發、智能控制,還能做運維管理,建筑節能減排需要不同的專業人員相互配合。”
就拿新建一棟建筑來說,從設計規劃開始,就要分析它的選址、朝向等,怎樣才能既滿足設計要求,又符合當地的氣候條件,讓建筑最節能,還要考慮它的能源形式、設施設備,包括后期的自動控制、運營管理,都要考慮節能減排。
“我們改造時會盡力去發掘原有設備的性能和潛力,而不是簡單粗暴、大量去更換設備來節能,這樣業主的整體投資就會比較低,再加上政府對低碳項目的補貼,就能達到比較好的經濟性。一個節能減排方案的經濟性好了,才有落地的可能。”鄧光蔚說,“省錢也是節能減排咨詢師的一項重要任務。”
建筑節能減排跟普通老百姓有什么關系?“說實在點,就是這件事能幫你節約多少電費。”王博說。
從更大層面上來講,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也日漸深入人心。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建筑能耗(包括建材生產、施工建造和運行維護等),在全社會總能耗中的占比達46%。因此,我國要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雙碳”目標,“推進城鄉建設和管理模式低碳轉型”“大力發展節能低碳建筑”勢在必行。
與其他大多數行業一樣,建筑節能減排咨詢師的收入與年資、職級和承擔項目的大小、重要性相關。朱雨婷是一名“95后”建筑節能減排咨詢師,她本科畢業后赴英國攻讀建筑學碩士學位,回國后工作了近5年。即便這樣,她仍是團隊中資歷最淺的年輕人。
不過,她對未來充滿信心,在她看來希望和信心是最寶貴的。“建筑節能減排是一個新賽道,我看中的是這個行業未來的前景,這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朱雨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