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辦公廳主任胡靜林日前表示,2007年全國財政收入達到5.13萬億元,同比增長32.4%,這主要得益于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我國財政收入增長速度超過GDP增長,最主要的原因是收入結構的變化。
胡靜林強調,GDP是由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組成的,我國第二、三產業增加值要高于GDP的增長,而財政收入主要是由來自于第二、三產業的二十幾種稅收和非稅收收入組成。
他指出,2002年我國第二、三產業占GDP比重為81.6%,而2007年這個比重是88.3%。此外,隨著我國企業效益不斷提高,與財政收入中主體稅種關聯度大的經濟指標的增長大大超過同期GDP的增長,相應帶動了增值稅以及企業所得稅的增長,直接促使財政收入超GDP增長。
胡靜林說,價格因素和統計口徑的差異以及收入征管的加強,也是財政收入增長超GDP增長的重要原因。比如財政收入增長率按現價計算,而GDP增長率按不變價核算。
此外,還有部分政策性以及特殊因素的原因,比如2007年鐵道運輸企業一次性上交國有資產收入,證券交易印花稅調整帶來的收入增長,還有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減少退稅相應增加收入等因素,合計形成增收3000多億元。
胡靜林認為,不同國家所處發展階段不同,公民的福利保障水平不一樣,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多高為合理并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從我國的國情來看,財政收入特別是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并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