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牛熊市的驟然轉換,不僅讓基金巨虧1.5萬億元,也令基金業內的貧富差距愈加懸殊。
小個子今年能否賽過大塊頭
截至4月1日,今年以來上證綜指漲幅已逾30%,市場震蕩加劇。從全年看,震蕩行情可能將貫穿始終。在這樣的市場中,投資者是不是可以根據基金的規模特征來挑選出好基金呢?
一般觀點認為,規模小的基金“船小好調頭”,換倉靈活,能較好地追逐市場熱點。同時,因為規模小,其換股的沖擊成本較小;規模較大的基金身形龐大,轉身難,買賣中小盤股票時的沖擊成本較大,在面對行業輪動、風格輪動的市場時,劣勢明顯。
但從今年以來基金的表現來看,小基金勝過大基金的特征并不明顯。在好買股票型基金分類中,2009年1月1日以前成立的基金共有195只,取規模最小的前20只基金分析,截至3月16日,其平均業績回報為13.76%,平均排名是105位;規模最大的20只基金平均業績回報為13.66%,平均排名是104位,兩者相差不大。再把基金的業績和規模都由高到低進行排名,兩者排名的相關系數為-0.05,僅存微弱的負相關關系。
其實,規模小是一把雙刃劍,規模小的基金更易受到申購贖回的影響,被動加倉或減倉,打亂基金經理的部署,從而對基金業績造成傷害。規模小的基金雖然可以提高持股集中度,增加贏取超額收益的可能,但這同時也增加了風險。
這些因素使得小基金之間的業績分化明顯。規模最小的20只基金中,截至3月16日,今年以來業績最好的新世紀優選成長,回報率為25.45%,在195只基金中排名第3位;而業績最差的天弘永定價值成長業績為-4.16%,位于股票型基金的末位。
那么,為什么不少投資者認為今年小基金的業績表現將更好呢?主要原因是,經過2008年的凈值大幅下跌以及贖回,基金業的管理規模普遍大幅縮水,市場中小基金的個數占比較大。以2008年四季報公布的資產凈值來看,195只基金的平均規模為46.46億元,而管理資產規模超過50億元的基金只有72只,管理資產規模大于100億元的基金僅16只,不到10%。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今年的環境下選基金沒有簡單標準,雖然“小”在震蕩市中具有一定優勢,但僅有規模小不足以成就一只好基金。事實上,選擇基金在根本上要看基金的主動管理能力。從這個方面來講,選基金最終是選擇基金管理人。
2008年牛熊市的驟然轉換,不僅讓基金巨虧1.5萬億元,也令基金業內的貧富差距愈加懸殊。
盡管去年基金公司的管理費收入依然高達307.3億元,比2007年甚至有約9%的增幅,但是細究可以發現,這部分收入的分配正朝著“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的馬太效應方向發展。當大規模基金公司以數十億的收入無懼熊市時,某些小規?;鸸究赡苷诳恐f元的進賬精打細算,以求存活。
209倍的差距
天相投顧根據基金2008年年報的統計顯示,2008年,59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費收入合計307.3億元,平均每家5.2億元。不過,59家基金公司中,只有22家的收入在平均線以上,占比不過37%。令人吃驚的是,排名榜首的華夏基金公司2008年管理費收入達27.9億元,是排名末尾的浦銀安盛的1330萬元收入的209倍。
與管理費收入掛鉤的是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資產凈值。2008年年報顯示,59家基金公司共掌管1.91萬億元資產,平均每家公司掌管資產323.7億元。但統計顯示,仍然只有22家公司達到水平線上,榜首與榜尾之間的差距則拉大到221倍。
事實上,這種貧富差距在基金業已延續多年。統計顯示,在此波牛市之前,基金公司的差距已經開始拉大。2004年,掌管資產凈值榜首和榜尾的差距為123倍;到了2005年,這個差距拉大到200倍。而經過兩年牛市和一年熊市,這個差距進一步拉大。
基金公司的貧富差距也影響了機構投資者的選擇。統計顯示,與2007年相比,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基金占基金總凈值比例上升了4.96個百分點,但反映到各個基金公司身上,卻呈現出明顯的“嫌貧愛富”現象。機構持基占基金凈值比例較高的大多在200億規模以上的基金公司中,如規模為472億的匯添富,機構持基占基金凈值比例就從前年的10.54%上升至去年的30.28%;而規模僅為39億的金元比聯,機構持基占基金凈值比例則從前年的9.46%下降至去年的4.01%。
怨天尤人不如奮發圖強
對于這種因規模產生的巨大差距,一些小基金公司頗為不服氣。某基金公司市場總監感嘆道:“那些大家伙們運氣好,能在牛市基金發行瘋狂的時候批下新基金來,一只基金就募集了百億。”
這種觀點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卻也是“盲人摸象”。從2008年年報來看,雖然收入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的確擁有較多的基金數量,但一些擁有10只甚至10只以上數量基金的基金公司在管理費收入上甚至不抵那些僅擁有兩三只基金的基金公司。某業內人士評價稱,基金公司的巨大貧富差距雖然存在一些特殊原因,但根本問題仍在于運營風格和操作能力的差異,命運其實仍掌握在自己手中。
事實上,從2008年年報中披露的持股周轉率上,我們或許能感受到一些風格的差異。統計顯示,雖然基金業2008年持股周轉率整體有所降低,但排序變化不大,熱衷于積極操作的依然是那些小規模的基金公司。如新世紀基金2007年持股周轉率高達12.82,2008年也保持在7.59,繼續排名第一;而大基金公司如華夏基金2007年持股周轉率為3.88,2008年則降低為2.31,大大低于那些小規模基金公司。
對于基金業中出現的“馬太效應”,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經過多年的快速擴張,基金業的格局已經基本確立,未來有可能會出現“大魚吃小魚”的局面,小規?;鸸镜纳姝h境會更加惡劣。不過,從積極的一面來看,這種趨勢會更有利于基金業的穩定。因為從目前看,基金公司的規模分布呈紡錘形,處在中間部分的百億以上的公司數量不斷增加,這也是基金業未來健康發展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