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據報道,早于審計署發布消息之前有傳言稱,“審計署將暫停所有項目開始培訓,下周進駐各省市”。而審計署相關負責人28日證實,審計署目前已經開始培訓,將于8月1日起全部進點。
“監管部門摸清債務‘家底’是非常有必要的。”多位專家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鑒于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相關數據信息最近幾年一直都有密切的監測,此次的排查重點應該是近兩年來“井噴”增長的影子融資渠道,包括信托、銀行理財產品等多個領域。
分析人士表示,與上一輪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不同的是,此次審計對象為政府性債務,或許暗示審計范圍將有所擴展,國家機關及中央事業單位很可能被納入其中,甚至不排除納入鄉鎮政府債務,因而將成為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政府債務審計。
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此前表示,一些地方在近兩年間新舉借的債務中,采用信托、BT和違規集資等方式融資近2180.87億元,融資成本普遍高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如BT融資年利率最高達20%,且不易監管,蘊含新的風險隱患。
根據審計署此前發布的《36個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2011年至2012年,有6個省本級和7個省會城市本級通過信托貸款、融資租賃、售后回租和發行理財產品等方式融資1090.10億元;12個省會城市本級和1個省本級通過BT和墊資施工方式實施196個建設項目,形成政府性債務1060.18億元;3個省本級和3個省會城市本級的部分單位違規集資30.59億元,合計2180.87億元,占這些地區兩年新舉借債務總額的15.82%。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信貸渠道的政府性債務這幾年一直有比較嚴格的控制。從去年以來,城投債、信托計劃、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發行規模快速增長。相對商業銀行來說,實施非信貸融資的非銀行機構規模相對較小,大多數機構的發展才剛剛起步,風險管理能力相對銀行較弱,非信貸融資過快發展有可能使風險快速累積并向銀行機構轉移。”
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稱,“去年我國影子銀行或者說是銀行的影子業務迅猛發展,其實是在變相地給中國經濟‘加杠桿’,并且導致政府性債務家底不夠清楚,有必要對這塊債務實行監測和整頓,并提醒地方政府承擔債務責任。”
國泰君安相關人士預計,此次審計應該會持續2-3月。“與2011年審計的程序比較類似,我們預計8-9月進場審計,11月左右會出審計報告。”該人士透露,此次審計署“大排查”與此前銀監會叫停政信合作及2012年底財政部等四部委下發的《關于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融資行為的通知》要求一致。有關方面并不希望地方政府過度采用影子銀行籌資,不排除在排查后出臺針對不同類型債務的監管、整頓政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