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服務由民政部門組織實施,醫療保健服務由衛生部門組織實施,長期照料服務則沒有明確的部門組織實施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張冉燃
3月23日上午9點,北京老年醫院一派寧靜。這里古木成林、小徑通幽,不時有鳥雀掠過。
該院是北京市唯一一家三級老年醫院,承擔著老年病的醫療、科研、教學、培訓等多項職能,這樣的醫院在全國屈指可數。2004年擔任該院院長的陳崢,則是老年醫療業內知名的“布道者”。
他對行業形勢的判斷令人心緊:“老年醫療的挑戰已經到來,形勢非常嚴峻。但是目前說得多、做得少。”
陳崢瞇起眼睛,略作停頓:“未來10到20年是我們的時間機會,如果把握不住,那么困難就將凸顯。”
2009年初,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在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上透露,截至2008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59億人,約占總人口的12%。
北京老年醫院老年病臨床與康復研究所所長宋岳濤告訴《瞭望》新聞周刊,目前中國老年人平均生活不能自理率為8.81%。據測算,截至2008年底,全國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數量為1408萬,2020年將超過2000萬,2050年會達到3800萬。如果再考慮生活半自理的老年人群,這個數字將更為巨大。
“這意味著龐大的老年人群需要接受長期照料的服務。現狀卻是,養老服務由民政部門組織實施,醫療保健服務由衛生部門組織實施,長期照料服務則沒有明確的部門組織實施。可以說民政、衛生都在管,也可以說都不管。”宋岳濤說。
在“2009中歐社會論壇”上,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王振耀說,由于一個失能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必須依靠他人的老年人)最少影響兩個家庭,中國現在至少幾千萬家庭都被失能老人的護理問題所困擾和迷惑,“困擾的并不僅僅是窮人,包括許多領導干部。這確實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而老年人群長期照料面臨的問題,僅僅是老年醫療諸多難題的冰山一角。
匱乏的長期照料
長期照料,又名長期護理,是指老年人由于生理或心理受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因而在一個較長時期內甚至無限期地都需要別人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廣泛幫助,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醫院的臨床護理,愈后的康復護理和訓練等)。
“長期照料不同于一般性的為老齡社會服務,它的專業性較強,涉及到預防、醫療、康復、護理、心理以及管理等多學科內容,單靠家庭解決不了,政府也不可能包辦,必須構建長期照料服務體系。”陳崢說。
他表示,國外的經驗是,主要涉及老年日常生活照料的,其服務機構為養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退休村等;主要涉及老年醫療、康復和護理的,其服務機構則是老年醫院、老年康復院、老年護理院、臨終關懷院、日間醫院或日間照料中心等。
在前述論壇上,王振耀將長期護理缺乏列入當前中國老年人的三大困難。其依據是,第一,從設施看,2008年全國共有機構類和社區類收養單位38243個,養老床位245萬張,收養的老人差不多為203萬人,其中,農村的“五保”供養機構就有3萬多個,收養150多萬人,城鎮的養老機構數量不多,收養的老年人其實是很少的;第二,從人員講,長期護理需要養老護理員,全國只有2萬多有資質的養老護理員。
“中國的養老機構的確總量不足,但比之更嚴重的是,老年護理院、老年康復院等提供老年醫療服務的機構更為缺乏。可以說,大多數省市還沒有比較規范的老年護理院、老年康復院等。”陳崢說。
宋岳濤表示,家庭養老是中國傳統的養老方式,“養兒防老”的社會氛圍非常濃郁,但由于中國大多數老年人是“未富先老、未老先病”,因此,對老年人的長期照料使子女親友陷于兩難:一邊是孝順老人的道德壓力,一邊則是工作和經濟條件的壓力。“這已經演變成一個社會問題。”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宋岳濤認為,要重點發展為老年人群提供長期醫療、護理和康復服務的社區醫療服務支持和相應的醫療機構,如老年護理院、老年康復院等。“至于這類機構到底該由衛生部門管還是由民政部門管,這并不重要,關鍵是要明確各自的分工和職責,并在部門間形成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的關系。”
稚嫩的老年醫療
“與國外相比,中國老年醫療的情況仍處于起步階段,迫切需要大家轉變觀念。”陳崢說。
據他介紹,目前全國從事老年醫療服務的醫院不多,設立老年病科的綜合醫院也不多,且大多是從原來的干部保健科等科室轉變而成。“北京的情況是,除我們這一家三級老年醫院外,各區縣還有一家二級老年醫院。其他省市掛名老年醫院的則非常少。”
此種現狀令陳崢心生不安:“大家都在說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但在實際行動中,我們還沒有采取足夠的有效措施去應對可能出現的老年醫療保健矛盾。這反映出,我們在觀念上還沒有真正重視老年人的醫療保健問題。”
在陳崢看來,老年病雖然與傳統意義上的內科、外科、婦科等疾病相關,但它又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自身疾病特點的疾病。“正如專家指出的,你不能用中青年的眼光看待小兒,同樣,你也不能用中青年的眼光看待老年人。”
宋岳濤將老年病大致分為三類:一是中青年可發病而老年人患病率明顯增高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二是老年人在器官老化基礎上發生、與退行性改變相關的疾病,如老年癡呆、骨質疏松等;三是衰老使機體機能減退而引起的急性疾病,如老年人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老年病的重要特點是年老體衰,多病共存。這意味著給老年人看的不僅是‘病’,還要看‘人’。這種醫療服務需求很難靠單個醫生完成,必須依靠醫療團隊。換言之,這是一種‘多學科’的診療模式。”
陳崢說,北京老年醫院與普通醫院的區別恰在于此,“在普通醫院,老年患者只能在不同科室治療不同疾病,我們醫院則是‘一站式’治療。”
他解釋說,所謂“一站式”治療,是指老年病專科醫生、康復醫師、臨床藥師、營養醫師、專科護士、老年精神病醫師和臨床心理醫師等組成多學科醫療團隊,對住院患者進行全面檢查、診斷、強化干預治療和健康指導,出院后繼續進行健康咨詢和健康促進活動。
“在這種診療模式下,你能體會到,考驗一個醫生的,不再是手術等的專業技術能力,而更多的是綜合分析能力。”
因此,陳崢認為,老年病對醫生的要求更高。“一般情況是,一個內科醫生尚需經過2年的老年病專業學習后,才能真正進入老年病領域。”
他了解的情況是,英國的老年病科醫生數量居該國醫生的第三位。而在我國,老年科的從業醫生很少,還基本談不上成為一支隊伍。
機構、人員之外,國家學科設置里把老年病學科設為保健醫學下面的三級學科,醫學院校里尚沒有獨立的老年病學專業。“衛生部有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該司下設婦女衛生處、兒童衛生處,但就是沒有老年衛生處。”
陳崢認為:“這些都表明,我們對老年醫療的理解還比較膚淺。老年醫療保健急需政府支持。”
“差發達國家三四十年”
在陳崢看來,與傳染病、精神病一樣,應該有更多的老年醫療健康服務項目納入政府的公共衛生計劃。“我們都知道,接種疫苗、疾病篩查等公共衛生項目能有效降低疾病的發生,其實,一些老年疾病的預防也相當重要,他們同樣需要列入公共衛生項目,比如老年人防跌倒的評估。”
陳崢說,自由行走是老年人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而跌倒事件則是直接威脅老年人獨立行走的重要因素——不僅直接威脅老年人的生命,而且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他解釋說,老年人大多患有慢性病,故老年人跌倒后的總病死率比無跌倒損傷的老人高約5倍;而且,老年人的跌倒容易導致骨折、肢體受傷等,往往需要臥床休息,而老年人一旦臥床過久又可能引發褥瘡、感染、抑郁癥等許多疾病,因此,跌倒是老年人傷害的首要原因之一。
“很多專家都在呼吁,社會要強化老年人對跌倒的認識,并幫助他們采取有效的自我保護措施,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對老年人的跌倒傾向進行全面綜合評估,而開展這個項目就需要政府提供資金上的支持。”陳崢說。
防跌倒之外,老年女性的尿失禁預防也很重要。陳崢表示,“老年女性的尿失禁比率非常高。因為尿失禁,她可能就不出門了,甚至導致抑郁癥。你可以想象,有的女性患者僅僅因為咳嗽一下尿就出來了,這讓她身邊總有異味,嚴重影響她的尊嚴。而尿失禁的早期預防價值也很大。”
陳崢說:“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很多老年醫療保健項目是重要的公共衛生課題,社會對老年醫療保健的需求也非常大,尤其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但總體而言,我們的老年醫療還很滯后,說差發達國家三四十年并不算夸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