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新網9月6日電 近期,隨著我國《反壟斷法》實施迎來了五周年,與企業壟斷相關的話題逐漸升溫。近期反壟斷劍指外資醫藥食品企業的消息接連出現。先是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對強生公司因限制“最低轉售價格”構成“壟斷”,判賠53萬元。繼而針對奶粉等食品企業反壟斷的消息不斷。中國保健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現常青集團下屬常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顧問戴立權透露,據多年來觀察到的外資醫藥企業在華壟斷情況,總結了外資醫藥企業壟斷競爭的三種手段。
技術壟斷:是價格壟斷背后根源
戴立權認為,時下常說的價格壟斷并不透徹,事實上外資醫藥企業價格壟斷的背后根源是技術壟斷。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醫療器械行業,CT、DR的管球技術壟斷在業內盡人皆知。CT、DR的管球,是產生X線、進行掃描診斷的核心器件,是CT、DR器械的“心臟”,而管球的研發生產技術一直掌握在外資企業手中,數十年間,國內企業曾有嘗試研發的,但因為外資的專利技術壟斷捆縛我國科研機構手腳,知識產權屏障束縛CT、DR球管技術的研發突破。目前,全國的醫療單位全部依賴外資企業的進口才能獲得管球、才能使用CT 和DR。這意味著在技術壟斷之下,外資企業定什么時候發貨給你就得等到什么時候,沒有話語權;維修工程師來安裝調試管球,說一個小時收費多少美元,你就交多少美元,因為壟斷了技術,進而壟斷了價格和服務。有人比較過,國外同類產品的價格明顯低于在中國的價格,而在國外的服務卻優于給中國提供的。
渠道壟斷:收購國內藥企 雪藏國產品牌
讓戴立權記憶猶新的是,2006年那一場沸沸揚揚的拜耳對東升蓋天力的收購案。拜耳拿10億余元人民幣收購東盛蓋天力,其后果是,整個“白加黑”、“小白”、“信力”等國內知名品牌、以及在中國的銷售網絡和管理團隊被打包成為一個利潤奶牛,被拜耳輕易牽走。而拜耳在中國的大眾健康業務從此擴大了不止一倍。一躍,拜耳被推上中國市場排名前十的OTC品牌之位。原本是流通著本土品牌“白加黑”、“小白”的全國渠道網絡,現在成為拜耳旗下產品的擴張路徑,從此,拜耳品牌各類產品源源不斷輸送進入中國市場的道路被大大拓寬,而中國本土的眾多產品除了一個白加黑,其他的卻未見在這條通路上不斷做大做強?!斑@正是渠道壟斷的特點,該雪藏的品牌,人家就把你雪藏。渠道在人家手里,主要用來輸送的還是人家自己的產品?!贝飨壬f。
隱形壟斷:國產停產藥物 外資藥品大賣特賣
“還有一類壟斷,不容易歸類,暫且可稱隱形壟斷?!?戴立權進一步指出,典型的例子是,以瘦肉精原料“鹽酸克侖特羅”為主成分的一系列藥物,被發現可導致心肌肥大等毒性損害,早在2011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再評價認為,“具有潛在濫用風險,臨床價值有限,長期不合理使用可對患者心肺功能產生嚴重影響,在我國使用風險大于效益”,鑒于此,國家藥監局決定停止鹽酸克侖特羅的片劑在我國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撤銷藥品批文,隨后國產的“鹽酸克侖特羅”的氣霧劑型、粉霧劑型都陸續自行停產下市,然而,外資生產的“鹽酸克侖特羅”復方制劑“易坦靜”、葛蘭素史克生產的“萬托林”(另一種瘦肉精“沙丁胺醇”)吸入劑型卻在中國市場又是宣傳又是大賣特賣,賺了個缽滿盆滿。這不禁令人生疑,連瘦肉精也被外資壟斷?難道中國人生產不出來安全的“瘦肉精”藥品?
戴立權認為,“在保證改革開放、引進外資的大政方針不改變的前提下,針對外資鉆中國政策空子、形成壟斷勢力的現象,現在的確到了認真研究種種壟斷行為、善加應對的時刻了。”(中新網健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