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國企補貼超過利潤2萬億元”。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高明華發布的一項報告引發了社會的關注。不過,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卻并不認同這一說法。“‘國進民退’的判斷根據不足,國家補貼國企6萬億元的說法也并不客觀。”
高明華參與調研的《國有企業的性質表現與改革》報告顯示,多年來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的利潤高速增長,與享受的各種優惠補貼有關。2001年至2008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少計算或者少繳納成本總額加上補貼,包括少支付的利息是2.8469萬億元,地租3萬多億元,資源租5000多億元,虧損補貼1198億元,總計是6萬多億元,這一數字遠遠大于4萬多億元的企業利潤總額。
對于這一驚人的統計,李東生卻認為有些“不負責任”。“作為人大代表,我從來沒有在政府預算里看到如此巨大的對國企的補貼。”李東生表示,對于國企應該理性評價。他告訴記者,由于TCL國際化的需要,他曾經訪問俄羅斯十幾次,中俄曾經擁有相似的經濟結構。“有人提出將國企股票平均發給每個老百姓。俄羅斯私有化過程中,就曾向國民發國有企業的券買股票。結果這些股票迅速地落到了少數人手中,教訓慘痛。”李東生表示,資源壟斷性行業的改革不能人云亦云,中國在一些領域保留了國家經營,已經形成了很強的競爭力,壟斷行業對民營資本的放開應該理性、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