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二、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和2013年工作任務的建議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宏偉藍圖,為在新的起點上推動首都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緊緊抓住和用好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深刻認識和把握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奮力推進首都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向著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邁出更大步伐。
按照中共北京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的部署,今后五年,要在現有良好基礎上實現新的發展要求。
——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首都經濟保持持續平穩增長,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萬美元,到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率先形成科技創新、文化創新“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初步建成有世界影響力的科技文化創新之城。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服務業比重達到78%以上,“北京服務”、“北京創造”品牌的影響力明顯增強。
——更加注重完善城市功能。率先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新農村建設持續推進。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構建“六高四新”高端產業發展格局,區域發展的協調性不斷增強。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50%以上,交通擁堵得到有效治理。“智慧城市”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城市運行的精細化、信息化、便利化水平明顯提高,應急體系更加完善,城市服務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更加注重繁榮首都文化。全面踐行“北京精神”,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顯著提升,歷史文化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傳承和利用,文化事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文化創新充滿活力,全國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
——更加注重促進社會和諧。社會服務管理體系更加完善,人口服務管理更加科學有序,社會矛盾化解體制機制更加健全。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更加深入人心,社會生活制度化、法制化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公平正義得到有效維護。公民有序參與社會管理,群眾利益表達渠道更加暢通。
——更加注重生態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完成平原地區100萬畝造林任務,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削減。生態文明制度進一步完善,全社會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明顯增強,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
——更加注重深化改革開放。有利于推動科學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與制度進一步完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聚集國際高端要素的能力不斷增強,努力建設國際活動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業總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
——更加注重改善市民福祉。就業更加充分,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城鄉收入差距逐步縮小,中低收入群眾的收入水平明顯提高。完成500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和100萬套保障房建設任務。基本公共服務更趨均等化,非基本公共服務更加豐富。基本實現義務教育資源均等化,基本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努力建設和諧宜居之都。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題主線,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穩中求進,開拓創新,深化改革開放,強化創新驅動,加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力度,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全力履行好“四個服務”職責,統籌推進首都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確保首都各項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實際增長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9%;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5%以上、水耗下降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削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