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二、2013年重點工作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綜觀國內外形勢,世界經濟低速增長態勢仍將延續,國內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但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我國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市自然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特別是幾代煙臺人不懈奮斗積淀下的雄厚基礎,是支撐我市未來發展的最大優勢。轉調步伐的加快,擴大內需戰略基點的確立,改革開放的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是推動我市未來發展的最大動力。“藍黃”兩大國家戰略的全面推進,“一極領先、多極崛起”發展格局的構建,中日韓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的設立,是促進我市未來發展的最大機遇。我們既要堅定必勝信心,又要增強憂患意識,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各方面工作,奮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學習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題主線,以“一個率先、三個坐標、三個跨越”為目標,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更加注重擴內需、穩增長,更加注重轉方式、調結構,更加注重抓改革、拓開放,更加注重統城鄉、保生態,更加注重惠民生、促和諧,穩中求進,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努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實際使用外資增長8%,外貿進出口增長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以內;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
(一)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著力增強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堅持以改善民生為根本,以城鎮化為引擎,以消費為基礎,以投資為支撐,建立擴大內需長效機制。
發揮城鎮化對擴大內需的拉動作用。把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聚集資源要素、帶動產業發展,完善基礎設施、釋放投資潛力,擴大公共服務、拓展需求空間。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由鄉到城的重要轉變,加快建立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城鎮發展模式。實行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積極穩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發揮消費對擴大內需的基礎作用。調整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發展文化、休閑、旅游、健身等服務消費,培育一批拉動力強的消費新增長點。抓好“菜籃子”、“放心糧油”等工程,規范和降低農產品市場收費,推進紅星美凱龍、招遠皮革城二期、太平洋百貨等一批載體設施建設,營造安全、便利、放心的消費環境。
發揮投資對擴大內需的關鍵作用。堅持投速、投量、投向、投效的有機統一,加大公共投資力度,引導民間投資快速增長。集中抓好200個、總投資7067億元的市級重點項目。海陽核電1號核島具備冷試條件,潮水國際機場完成飛行區及航站區建安工程,青煙威榮城際鐵路鋪軌實現預期目標,龍煙鐵路開工建設控制性工程,南水北調配套工程達到進度要求。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深化銀企合作,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發展金融機構表外融資業務。提高城發、城投公司等平臺融資能力。發揮創業投資引導作用,扶持發展融資性擔保公司。支持恒豐銀行優化結構、規范運營、提質增效,推動煙臺銀行、煙臺農村商業銀行深化改革、強化管理、健康發展,促進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快速興起、扎實運作、穩步發展。認真排查和化解財政金融領域的風險隱患。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增長11%以上。
(二)突出抓好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實施更加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優化生產要素配置,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拉長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培育優質品牌,推動產業層次向高端邁進。
構建更具規模、更具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體系。繼續推進“5510工程”、“8515工程”和“退城進園”工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突出抓好100個過億元的技改項目,加快建設萬華工業園、張裕國際葡萄酒城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推進通用東岳新型車、鈦合金緊固件、航空材料產業園、綠色輪胎產業園、大金重工、海德新能源專用車等新興產業項目,積極引進新能源汽車、云計算、3D打印、工業機器人等高端項目。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支持發展物聯網、電子商務和信息產業,努力建設智慧煙臺。
構建更具活力、更具特色的現代服務業體系。按照“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的目標,加快發展與先進制造業配套聯動的生產性服務業,培育壯大與改善民生密切相關的生活性服務業。推進總部經濟基地、國際綜合物流園區、服務外包示范園區、北方城大型批發市場等重點工程,建設萬達城市廣場、中糧大悅城等大型商貿設施,深度開發濱海海島度假、葡萄酒休閑等十大休閑度假旅游產品,辦好國際葡萄酒博覽會、國際果蔬·食品博覽會等展會活動,挖掘膠東魯菜文化,叫響“魯菜之都”品牌。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占比再提高1.4個百分點以上。
構建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現代農業體系。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推動糧油、蔬菜、水果、畜牧、水產等優勢產業提檔升級,扶持現代種業、綠茶產業、生態藥業、觀光農業等特色產業發展。提升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發展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加強綠色生產,新增“三品一標”認證基地15萬畝、循環農業示范基地20萬畝。實施10座大中型和45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基本完成長島引水濟島工程,抓好惠及29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繼續改善庫區生產生活條件。
構建以品牌為支撐的產業體系。培強萬華、張裕、招金、泰和新材等馳名品牌,振興傳統優勢品牌,扶持新興知名品牌,提升區域優質品牌,推介農業特色品牌,引進國際著名品牌,帶動提高企業、產業、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構建有利于擴大財源的產業體系。扶持壯大工業主體稅源,積極培育現代服務業新興稅源,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潛力稅源,完善稅源控管體系,抓好企業主輔分離和資產資源性收入征管,打造財源建設新亮點,提高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占生產總值比重。
(三)縱深推進改革開放創新,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堅持把改革開放創新貫穿于科學發展全過程,努力推動改革實現新突破、開放邁上新臺階、創新取得新進展。
深化各領域改革。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首創相結合,從解決當前突出矛盾出發,研究制定重點領域改革方案,啟動新一輪綜合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機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調整市區財政管理體制和財政分配關系。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動民營企業快速膨脹,新增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5萬戶以上。適時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工作。加快小城鎮改革試點步伐,深化農村綜合配套改革。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穩步實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推動開放向優化結構、促進創新、挖掘深度、擴寬領域、提高效益的方向轉變。堅持出口與進口并重,壯大十個傳統出口產品集群,培育十個新興出口產品集群,扶持重點外貿企業和出口基地健康發展,擴大先進技術裝備、重要資源進口,實現對外貿易轉型升級。堅持引資與引技引智并重,加強對日韓、港臺、歐美、東南亞及京津滬等重點區域招商,強化與德國巴斯夫公司、韓國現代集團、臺灣鴻海集團、香港招商局和港中旅等知名企業的深層次合作,推進23個投資過億美元的重點項目,力爭完成150家外資企業年度增資任務。堅持利用外資與對外投資并重,支持企業到境外建設資源性開發企業、生產加工基地和承攬工程項目。加快籌建國際航運服務中心,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擴大文化、科技等領域對外交流與合作,推進中韓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率先起步。堅持引進外資與引進內資并重,強化面向央企和行業龍頭企業的招商引資工作。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國家創新型城市、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實施科技創新“六個十工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發揮企業家、科學家才能,加強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管理創新、產業組織創新、融資體制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積極引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跨國公司設立科研機構,支持駐煙高校、科研機構提高科研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落實高端人才引進“雙百計劃”,組織美國硅谷華商博士煙臺行、第七屆“華交會”等活動,加快培育創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四)集中力量實施重大戰略,著力培育區域發展新優勢。堅持“藍”“黃”“高”相結合,大力推進重點板塊開發,形成城鄉一體、海陸統籌、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的開發局面。
加快構建“一極領先、多極崛起”發展格局。東部新區,以金山港區為重點,拉開“七縱三橫”路網管網框架,啟動海洋產權交易中心、海洋經濟總部基地和海洋創業服務大廈建設,同步推進產業招商,在高端項目引進上取得突破。西部萊州灣,重點建設濱海開發起步區。南部丁字灣,配套完善海陽亞沙文化旅游集聚區和萊陽南海新區基礎設施。北部龍口灣,加快實施龍口集中集約用海項目,全面推進招遠濱海科技產業園建設。高標準建設蓬萊西海岸文化新區。有序推進長島休閑度假島保護性開發建設。
打造藍色經濟優勢板塊。大力實施“以港強市”戰略,推進“港口、產業、城市”一體化布局、聯動式發展,優化德龍煙鐵路沿線“一線七港”功能布局,規劃建設以海港、空港、保稅港區和鐵路中轉站為依托的西部海岸臨港產業區,培育壯大石油化工、臨空經濟、冷鏈物流等特色產業。推進芝罘灣港區貨運功能向西港區轉移,精心規劃和著力打造芝罘灣高端商務區。繼續關注和持續推動中韓汽車陸海聯運、中韓鐵路輪渡等項目。加快推進100個藍色經濟重點項目,突出發展海洋生物醫藥化工、海洋裝備制造等現代海洋產業,支持中集來福士、大宇造船等50戶海洋骨干企業做大做強,海洋產業產值增長16%以上。
推動各類園區進位升級。鞏固提升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龍頭地位,在國家級開發區中領先發展;支持煙臺高新區創建藍色經濟創新型特色園區,在國家級高新區中爭先進位;放大保稅港區政策優勢,主要指標高于全國保稅港區平均水平;增強昆崳山保護區生態優勢,實現文化、休閑、旅游等多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招遠經濟技術開發區快速崛起、跨越發展;扶持棲霞臺灣農民創業園聚集資源、突破發展;推動省級園區實現五年發展新目標。
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支持各縣市區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發展實體經濟和主導區產業,走精農、強工、興貿、富民之路。堅持“促強扶弱帶中間”,促進龍口在全省縣域城市中領先發展,推動萊州、招遠、蓬萊、海陽趕超發展,幫扶棲霞、支持長島加快發展,再造萊陽發展新優勢。推進重點鎮改革創新和整合發展,建設一批產業大鎮、經濟強鎮、區域重鎮和物流商貿、文化旅游特色名鎮。
(五)不斷提高城鎮化質量,著力開創城鄉建設新局面。以“提質加速、城鄉一體、統籌發展”為目標,努力構建以中心城市為龍頭、縣域城市為骨干、重點城鎮為支撐、農村社區為基礎的新型城鎮發展格局。
健全城鄉規劃體系。編制《煙臺市城鎮化發展綱要》,統籌兼顧城鄉產業、用地、居住以及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科學規劃老城區、新城區、新社區和新農村布局,精心編制重要區域和節點控制性詳細規劃,在全國率先建立數字化規劃管理系統。
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整體策劃、積極推進、分步實施棚戶區、工礦區、危舊建筑和農村住房改造,今年集中開展中心城市白石、慎禮、北馬路等18個區片和39個村居改造工程,開工建設安置房200萬平方米。新建農房6萬戶,改造危房8154戶。完善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與分配監管,籌建各類保障性住房3200套。
打造中心城市新亮點。高標準實施芝罘、福山、萊山、牟平生態新城開發建設,加快城市科技廣場、恒隆廣場、華潤中心等公共設施和商貿綜合體建設,適時啟動煙臺山、朝陽街、所城歷史文化街區維護性改造,積極推進大南山、養馬島、芝罘島、崆峒島保護性開發。引導建設一批城市景觀小品,打造依山、濱海、沿河景觀帶,抓好特色建筑、主干道沿線燈光設計。
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推進勝利路南延、通林路等40條城市道路建設,新建續建一批立交橋、過街天橋和停車場。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拓展和延伸公交線路及服務,將老年人公交車免費乘坐優惠范圍放寬到65周歲以上。實施11項供水、供氣、供熱及排水、排污工程,新增供熱并網面積100萬平方米、燃氣用戶2萬戶,加快中石油天然氣煙臺段管網鋪設進度。完成威青線等7條公路境內路段大修改造,開工建設潮水國際機場連接線和9條公路改造工程,規劃建設6個公路與鐵路換乘樞紐,新建改建農村公路400公里。
優化城鄉環境。深入開展凈化、綠化、亮化、美化和治臟、治亂、治堵、治污工作,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改善老城區及城鄉結合部基礎設施和生活環境,實施市府小區、華茂小區等區片綜合整治改造,抓好70余處澇洼地段改造和9條河道清淤維修工作。創新交通組織管理,營造暢通、安全、文明、便捷的交通環境。完成第二批800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任務。
(六)全面增強文化軟實力,著力構建更高水平的城市文明。堅持把文化建設與文明建設結合起來,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鞏固全國文明城市成果,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創新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繁榮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文化事業,培育1861廣告創意產業基地、煙臺動漫基地等文化產業集聚區。加大文化投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創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加強策劃,整合資源,推出精品,積極擴大煙臺特色文化影響力。精心籌辦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和第二屆煙臺文化藝術節。
健全文明城市建設長效機制。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促進文明城市建設實效化、制度化、常態化。加強公民道德工程建設,深化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發揮“道德講堂”作用,樹立先進典范,培育知榮辱、講正氣、做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七)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打造美麗煙臺。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建設美麗城市、美麗鄉村。
加強國土資源管理。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控制開發強度,優化空間布局,完成單位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下降目標。嚴格保護耕地,嚴肅查處違法違規用地行為。堅持集約用海,整治修復海域、海島和海岸環境,爭創全國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
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完善節能調控機制和能耗量交易機制,加強重點領域用能管理,繼續淘汰落后產能。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節水型社會。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發展,組織開展百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推動200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抓好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建設,強化公共機構節能管理,增強全社會節能意識。
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深入實施藍天、碧水、青山、綠地“四大生態”工程,強化水資源、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和重點流域綜合整治,抓好水土流失和裸露山體恢復治理,完成水系造林綠化11.5萬畝。按照減量化、無害化的要求,嚴格控制化肥農藥使用,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實施一批污染物減排重點工程,更新180輛污染較重的公交車輛,實時公布PM2.5空氣質量狀況。
(八)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著力辦好為民服務實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保基本、強基層、廣覆蓋、提標準、重均衡、建機制上下工夫,努力讓群眾過上更好生活。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免費培訓失業人員和農民工3萬人以上。開發4000個公益性崗位,促進高校畢業生、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善待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強化大企業社會責任。加強創業型城市建設,扶持大學生、留學生創業園等孵化基地。新增城鎮就業12萬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5萬人以上。
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做好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工作,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加大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力度。啟動實施新農合和城鎮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鼓勵社會力量發展養老事業和老齡產業,新增機構養老床位4000張以上。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成5處縣級社會福利中心。加強殘疾人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殘疾兒童“春苗陽光”康復工程,做好流浪兒童救助工作。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水平,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鼓勵高等院校合作辦學。解決好農民工子女入托、入學問題。加快煙臺工貿技師學院等新校區建設,建好133處鄉鎮公辦幼兒園。強化校車管理,抓好校安工程。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校服覆蓋面達到學生數的70%。繼續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
不斷提高群眾健康水平。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范圍。優化中心城市醫療資源布局,健全城鄉衛生服務網絡。實施體育惠民工程,推進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創建全民健身示范城市。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抓好民主法制建設,深化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健全社會矛盾預防化解機制,增加智能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投入,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建設和諧穩定模范城市。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抓好氣象服務和防震、防汛、防臺風及抗旱減災等工作,有效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大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搞好人民防空進社區活動。組織開展第三次經濟普查。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積極發展婦女、兒童、紅十字和慈善事業,推進民族宗教、史志檔案等工作。
各位代表,為更好地了解民意、傾聽民聲、匯集民智,去年我們集中一段時間開展了“我為《政府工作報告》建言獻策暨2013年‘為民服務實事’征集意見”活動,部分意見建議已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內容和“為民服務實事”范圍,其他意見建議正在研究、解決、落實。我們將全面兌現向廣大市民做出的承諾,努力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快、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