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日前,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主辦以“三公浪費的治理”為主題的沙龍,與會專家估計,近年來,全國三公消費總額突破了9000億元,相當于2012年全年財政收入的10%。對此,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回應道,三公經費肯定沒有9000億這么多,從近兩年預算的角度來看,三公經費逐年下降,“三公經費絕非越少越好,更多應該強調‘適度’?!保?月26日《人民日報》)
在中國,很多數據似乎注定是個謎,三公消費就是其中一個。不過,盡管針對三公消費額度各方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缺乏明確數字統計和說明之前,即便相關三公消費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有待確認,對三公消費飽為詬病的民間社會顯然是更傾向相信于“較大值”。
誠然,站在官方的角度,摸清楚三公消費確非易事。從主觀方面看,三公消費首先耗用的是公帑,讓既得利益者主動公布利益多寡,無異于強化自我監督,從思想上就很容易起抵觸;從客觀方面講,中國預算機制以及監控三公消費的相關制度還有相當缺漏,這不僅導致許多難以統計的三公消費在體制外循環,還導致不少三公消費本身難以界定,例如政府機構工作人員在外面吃飯、娛樂,卻由企業買單,這該不該統計到三公消費里面呢?
然而,三公消費從來就不是一道簡單的加減乘除算術題,其關鍵不在于表面數據的大小,也不在于是否“逐年下降”,而在于每一份公帑是否用得恰到好處――三公經費固然絕非越少越好,但問題的是,又拿什么來證明眼下的三公消費生態就是正常的呢?如果是適度的合理的三公消費,用得再多,也可理解,相反,不合理的三公消費,即便只是一分錢的濫用,也讓人如鯁在喉。回避著一點,即便我們摸清楚三公消費這本賬目,意義并不大。這一點,從多地多部門公開三公消費時,除卻幾個功能類數據,再看不到更具細化的、一目了然的小科目,也看不出各項支出具體情況,進而讓人們感嘆“霧里看花”,就足以說明問題。說白了,人們對三公消費數據孜孜追尋,不過是公民知情權、監督權于三公消費面前無法充分釋放的表征。
正因如此,財政部有關專家回擊“三公經費9千億”時,語焉不詳糾結于“肯定沒有9000億”,更像是答非所問――任何試圖在“9000億”這個數字上做加減法之類的表面文章,于社會期待而言,都是徒勞的。弄清三公消費的數額并向社會公開,只是我們解決三公消費問題的第一步;更何況,哪怕就是這個“第一步”,也還有許多基礎性工作要做好。
在筆者看來,筑牢解決三公消費問題的基礎,建立針對三公預算公開有效的法治體系、行政考核和監督制度等,乃當務之急。一方面,有必要抓緊制訂預算監督方面的法律法規,既要避免三公消費體制外循環,還要明確預算監督的主體、程序、內容、后果等。另一方面要全面構建起人大監督、公眾監督等多種監督途徑?!墩畔⒐_條例》明確要求建立信息公開的社會評議制度,而三公消費公開,無疑是信息公開最核心的內容,因此理當建立起專門的三公消費公開社會評議制度,由民意給各部門消費公開工作打分。
總之,解決三公消費問題要欲取得較大突破,既需要制度上的頂層設計和中央、地方的強力推進,又有賴于體制內的人大質詢、特定問題調查、預算修正等各項政治權力的啟動,還有賴于民間社會的建議、批評等公民權利渠道的暢通無阻。至于三公消費究竟用了多少錢,從來就不是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