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銀行中國局首席環境專家高柏林(Garo Batmanian)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王振紅 實習記者 郭厚杰)2014年開年以來,干旱、高溫、暴雨、臺風等極端天氣輪番在世界各地上演,引發了一系列嚴重的自然災害。極端天氣原本是天氣狀態嚴重偏離其平均狀態的一種小概率事件,可是近年來這種小概率的事件像50年不遇、100年不遇的極端天氣出現的越來越頻繁,而且波及的范圍也越來越廣。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政府間氣象變化專門委員會早在2011年就發出警告,世界已經進入極端天氣頻發時代,極端天氣給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世界銀行中國局首席環境專家高柏林(Garo Batmanian)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一些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采取了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減少黑炭、甲烷和氫氟碳化物等短期氣候污染物排放,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但對于眾多國家,包括最貧困國家、小島嶼國家、最脆弱的國家,實現這一目標面臨兩項障礙。
第一項障礙是機構層面的障礙,要實現強有力的跨行業部門的機構協調,比如水利、農業、衛生等等部門之間的協調,有助于實現各個國家相關的環境戰略,降低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風險。
各國應面對現實,更好地適應極端天氣頻繁出現的現象。高柏林強調,許多災害造成的嚴重后果是因為相關設施設計的標準不夠,災害強度超過設施防護的承受力度,各國應當調整設計標準,加強風險管理等,各部門協調,尋找有效應對極端天氣的方法。
第二項障礙是貧困國家面臨的資金難題,高柏林認為,這導致應對氣候變化的時候貢獻微薄,這時候世行的捐款國就將發揮作用,為這些國家提供幫助和支持。長期而言,氣候變化方面的投資是具有經濟效益的。
“氣候變化是一個復雜的全球性問題,世界各國都應當盡自己的一份力。為解決氣候變化的問題,應當建立一個良好、公平的定價機制。良好的定價機制是實現成本效益、未來發展的方向。” 高柏林說,“在這方面中國做了許多努力,雖然中國的碳排放交易機制正處于試點階段,但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碳交易市場,中國政府也正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碳定價的相關交易體制。同時世界銀行行長呼吁全球各國攜手,建立起國家層面的碳定價機制,中國政府已向世界銀行行長表達了興趣和愿望,愿同其他國家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高柏林呼吁,控制全球氣候變暖刻不容緩,世界各國應當協同合作,共同努力,竭盡所能,為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做出貢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