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王振紅)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4日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那么,什么是“綠色化”發展理念?哪些方法可以減少人類活動的環境負面影響呢?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之間是相互對立的嗎?拐點什么時候出現?綠水青山、藍天白云和經濟增長如何兼顧?面對越來越嚴格的排放標準,企業怎么辦?在中國環境治理成本主要是由政府補貼和直接投入,未來企業能承擔嗎?針對這些熱點問題,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現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何傳啟。
中國科學院現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何傳啟
記者: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央提出在推進經濟社會整體發展的進程中,把“綠色化”和人們熟知的其他“新四化”并列,如何理解 “綠色化”發展理念,應怎樣把“綠色化”發展理念落實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處呢?
何傳啟:“綠色化”是生態現代化的一個基本要求,生態現代化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德國學者提出來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7:生態現代化研究》認為,“生態現代化是現代化與自然環境的一種互利耦合,它包括從物質經濟向生態經濟、物質社會向生態社會、物質文明向生態文明的轉變。”生態現代化要求實現“三化一脫鉤”,它們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
首先是輕量化(非物化)。基本內涵是高效低耗和高品低密。高效是指提高物質生產率、資源生產率、能源生產率、土地生產率等。低耗是指降低經濟和社會的物質消耗、資源消耗、能源消耗、碳能消耗等。高品是指提高經濟的服務比重、文化比重、信息和知識比重、經濟品質和生活品質等。低密是指降低經濟和社會的物質密度、資源密度、能源密度、碳能密度等。
第二是綠色化。基本內涵是無毒無害和清潔健康。無毒是指降低對環境和健康的有毒物和有毒廢物的生產和排放,無毒化、低排放和污染治理等。無害是指降低對環境和健康的有害物和有害廢物的生產和排放,無害化、低排放和環境治理等。清潔是指發展環保技術、清潔生產、綠色產品、綠色能源、綠色交通和綠色生活,減少排放等。健康是指提高經濟和社會中環境友好、人體無害、安全優質的綠色要素的比例等。
第三是生態化。基本內涵是預防創新和循環雙贏。在預防方面,我們的預防原則是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生態城鎮、保護自然和生物資源等。在創新方面,遵循的創新原則是環境友好的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提升生態效率和生態文化等。怎樣循環呢?要發展循環經濟,提高廢物再循環、再利用、再制造和廢物處理率等。如何做到雙贏?要本著雙贏原則,即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強生態重建,降低生態退化,經濟和環境雙贏等。
第四是經濟與環境退化脫鉤。這個基本內涵是逆向脫鉤和正向耦合。逆向脫鉤指經濟增長與環境退化脫鉤,包括:經濟發展與物質需求增長脫鉤、經濟發展與自然資源消耗增長脫鉤、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增長脫鉤、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增長脫鉤、經濟發展與生態退化脫鉤等。正向耦合指經濟發展與環境進步良性耦合等。
記者:英國歷史學家龐廷在《綠色世界史》一書中寫道,“人類靠著開發地球上的各種資源而繁榮,直到這些資源不再能夠維持一個社會的人口,這就導致它的衰敗,最終是這個社會的崩潰。”而根據聯合國的預測, 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約89億,可以預計,未來人均GDP仍將繼續增長。您在2007年提出中國生態現代化的布局,指出現代社會的環境問題,絕大多數是人為的。生態現代化不是簡單地從污染治理入手,而是從改變人的行為模式出發,有哪些方法可以減少人類活動的環境負面影響呢?
何傳啟:大致可以從10個方面入手。首先是要提高全民現代生態意識,加速從物質社會向生態社會轉變。其次是要加速經濟發展模式的生態轉型,提高經濟生態化水平。其三是加速消費模式的生態轉型,鼓勵綠色消費。其四是制定國家能源戰略,防止能源危機的劇烈爆發。其五是建立長效預防機制,降低自然災害的影響。其六是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和生態移民機制,讓現代化惠及全體國民。其七是提高環境信用水平,建設環境責任制。其八是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機遇,開發國際資源和市場。其九是落實《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加速西部地區的生態現代化。其十是樹立綠色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沒有現代生態意識,就沒有生態現代化。普及生態知識,提升全體國民現代生態意識,是中國生態現代化的成敗關鍵。現代生態意識,以現代生態科學、環境科學、經濟科學和生態現代化理論為基礎,提倡高效低耗、高品低密、無毒無害、清潔安全、循環節約、公平雙贏、綠色生產、綠色消費、預防創新和健康環保,主張誰污染誰付費、誰受益誰監督、誰簽字誰負責和誰瀆職誰受罰,反對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超量消費,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退化的完全脫鉤、社會進步與環境進步的良性耦合、人類與自然的互利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