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焦夢)近年來,我國社會致力于促進兩性平等和賦予婦女權利,而農村婦女參政是其中的重點。中國在提高農村婦女參政能力方面都有哪些新變化?對此,記者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社會轉型與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仝志輝。
“總體來看,中國婦女參政呈現上升勢頭,為提高婦女參政能力營造了大環境。”仝志輝說。目前,中國婦女參政的社會環境和參政比例大有改觀。1995年世界婦女大會以來,中國婦女界積極主動推動婦女與社會協調發展的民主參與意識日益增強,目前正在形成婦聯系統、專家學者和女性領導的合力,全面廣泛影響政府決策。1995年頒布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提出婦女參政的明確目標:積極實現各級黨政領導班子中都要有女性。各級組織部門設立了承擔女干部選拔培訓工作的機構,出臺了一些特殊的傾斜政策,基本做到了在各級領導班子換屆中,沒有女干部人選不予審批,在領導班子調整配備時,同等條件下實行“女性優先”的原則,有力地促進了女性參政比例的增加。據統計,中央和國務院以及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黨政班子實現了至少有1名女性的目標,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有60%的政府班子實現這一目標。
從制度環境看,目前全國性的有關婦女參政的政策法規中社會性別意識主流化十分明顯。從國家政策層面看:《中華全國婦女代表大會章程》(2003年8月26日第九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上部分修改通過)第五章“基層組織”第二十二條規定:“農村的行政村、鄉鎮企業、農林牧漁場、城市的居民委員會、街辦企業和專業市場等設立婦女代表會。”“婦女代表會按居住區域、單位,由成年婦女選若干代表組成,推選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負責日常工作。”“婦女代表會一般三年舉行一次。代表任職期間如有變動,可以補選。”“在居住分散的農村山區、牧區,農、林、漁場,婦女組織形式應從實際出發靈活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