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意味著不能讓一村一戶一人在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落下。我國扶貧成效卓著,經驗很多,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制約我國貧困地區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尚未根本性解決,扶貧開發工作中仍然存在著管理體制不順、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一些地方扶貧資金使用管理存在著違規現象。因此,必須在體制機制上繼續探索消除貧困的根本辦法,整合好全社會扶貧資源。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國家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通過黨政機關等單位幫扶一個或多個貧困縣,實施定點扶貧;通過東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對口幫扶西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形成了政府援助、企業合作、社會幫扶和人才支持為主要內容的扶持工作體系。同時,其他社會組織等通過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募集款物、志愿服務等形式,積極投身扶貧開發事業,為中國式扶貧貢獻了力量,作出了貢獻。
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還要進一步創新扶貧開發籌資機制,發揮財政扶貧資金的導向和杠桿作用,撬動更多信貸資金、社會資本等用于扶貧開發。完善鼓勵政策,激發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扶貧濟困積極性。
整合扶貧資源,要進一步做好引導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工作。通過稅收優惠政策、貸款支持、財政貼息等,鼓勵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還可以對貢獻突出的企業冠名,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吸納貧困人口就業,提高貧困地區勞動力技能,讓貧困家庭盡快脫貧。依托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和龍頭企業,推進電商扶貧、旅游扶貧等,實現貧困地區跨越式發展。通過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業產業,打造知名品牌,積極開拓市場,將貧困地區資源優勢轉變成市場經濟優勢。
整合扶貧資源,要注重有序推進生態扶貧。我國一些連片特困地區,山奇水秀、文化豐富、環境優美,是旅游資源的富集區。在扶貧攻堅戰中,一些地方依托當地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風貌,因勢利導適度開發旅游業,旅游精準扶貧成效初顯,形成了村村寨寨是景區、家家戶戶是賓館,每戶農家都做旅游的新格局。
一些地方發揮旅游業具有的產業鏈條長、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優勢,加快旅游業與農業、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等融合,讓依山傍水的農家院成為農家樂,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貧困農民就可以在家門口依靠旅游業發展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
此外,打造社會有公信力的扶貧公益品牌,有助于讓更多的社會力量在中國式扶貧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國還逐步把國際上先進的減貧理念和方法引進來,參與式扶貧、小額信貸、貧困監測評價和項目評估等在創新扶貧開發機制和提高扶貧工作水平等方面產生了積極影響,這些措施都將在我國治貧減貧方面繼續發揮積極作用。(李國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