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黃浩演講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周兵)11月21日,第五屆中國商貿流通企業發展論壇暨商貿流通企業戰略聯盟與渠道創新高峰會議在京舉行,本次論壇由北京物資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黃浩結合為時半年的調研,暢談電子商務與流通經濟。
農村電商方便農村居民的買和賣,提高農村地區商貿流通的效率。但是,為什么農村會出現電子商務發展?黃浩認為有七個方面:
一是電子商務向農村經濟社會的滲透。從1995年開始,電子商務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擴散,在政府管理、城市管理和媒體傳播方面不斷得到應用。農村電子商務是互聯網技術、電子商務技術和農村經濟工作的結合。
二是農民網絡消費的釋放。互聯網普及以后,農民、農村地區、三四線城市的消費的潛力被釋放,因為邊遠農村地區的商業基礎設施不太完善,所以只能通過網絡釋放。
三是農產品流通的驅使。傳統的農產品流通有傳統的渠道。但當我們提供互聯網平臺之后,農民和農村的生產者通過互聯網去銷售他們的產品,這就形成了農村電商巨大的群體。
四是農村生產力的釋放。農村地區有很大的生產力,但是原來這個生產力是沒有地方釋放的,因為傳統渠道比較小,能進入傳統渠道的都是小眾,互聯網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很多農村小生產者有機會進入渠道,提供產品和服務通過網絡渠道供給市場,形成了農業生產力的釋放。
五是電子商務的平臺降低了商品和服務的流通成本。互聯網加上第三方支付和物流的發展,使小成產者可以用低成本接觸到大量的消費者。農村地區的流通成本迅速下降。
六是農村群體有大量的休閑時間。產品、服務和閑暇時間是沒有機會去釋放的,而互聯網有這樣的機會。農民通過互聯網可以做很多其他的工作,包括傳統的農業生產、現代的服務等都可以實現。
七是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發展較好。基礎設施包括物流、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因為我國在前五年已經大力縮小數字鴻溝,所以很多邊遠鄉村地區上網已經不是問題。
黃浩指出,在巨大機遇面前也有許多問題值得考慮。
第一,考慮渠道和體量的選擇。大部分農產品一定會通過傳統的渠道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分銷,互聯網上只能解決常規的、少量的分銷,如果最終的體量不會太大,那么我們投資這么多錢去進行農村電子商務的開發,它的意義在哪里?是不是一種浪費?
第二,衡量成本和收益的選擇。從消費端來看,西北部、西南部地廣人稀,消費量小,但是為了這么少的人投資大量的錢去鋪設物流和基礎設施,成本和收益是不對等的。我們都可以發現,農村電商在未來發展中的流通體量,傳統的流通渠道依然還是主要的,電子商務只是一個很小的增量,它的替代量不會太大,這是農產品結構所造成的。
“當互聯網渠道出現的時候,一定會出現兩個問題,一是替代量,二是增量,所以不管是什么類型的流通,我們一定要去思考電子商務渠道對傳統商務渠道的替代量到底有多大,新增量有多大。”黃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