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王虔)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十三五”時期,中國要走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要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我國農民“職業化”之路需要邁過哪些“坎兒”?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召開前夕,記者專訪了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北大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隋熙明。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北大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隋熙明接受記者專訪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周兵攝
隋熙明表示,從全球范圍看,分工分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潮流。所謂農民分工分業,就是把現在的兼業農戶分解,進行職業上的分化,實現農民身份的多種轉變,即由單一的農民轉變為農業生產者、經營者,非農產業的生產者、經營者和城市市民。是農民成為一種職業表述,而非身份界定。
“培育職業農民隊伍,建立一個職業的產業化的農民大軍,是解決我們13億人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的根本保障。”隋熙明提出,一要作出總體規劃,國家有多少土地、大體需要多職業農民、需要多少家庭農場、有多少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有多少專業合作社,圍繞這個定向培養農民。二要加強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培養職業農民素質。要重點抓好普及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農民學歷教育。三要通過專業合作組織、典型示范引領、創業實踐助推新型職業農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