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近年來生態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建設有序推進,“綠色發展”更是成為“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之一。要保證老百姓不僅吃得飽、吃得好還要身體健康,勢必要發展綠色科技來培育無公害的農產品。目前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還存在怎樣的問題和困難呢?又該如何通過體制的創新和改革推動綠色科技的進步?中國網中國訪談2016全國“兩會”特別報道就此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林科院首席專家楊忠岐。
楊忠岐說,要保障老百姓們餐桌上安全,生產出無污染、無公害的農產品,科技人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國家應該從科技立項、科技經費支持上合理立項,比如說農業,水稻上有哪些害蟲,小麥上都有哪些病蟲害,果樹上有哪些害蟲,從這些方面針對性地立項。國家這幾年對科技投入非常多,去年達到了GDP的2%,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提到今后要達到2.5%,這樣計算下來,中國現在對科技投入除了美國和歐盟以外是第三位。要把這個錢花在刀刃上,就該從科技立項開始。比如說農林系統的科技人員,必須瞄準農業生產當中的主要問題,集中解決。科技人員應該在國家安排和項目支持之下積極發揮聰明才智,在短時間里研究出來如何不打藥也能夠防治病蟲害,保障農產品大量生產,保障人民餐桌的安全。希望今后國家在科技立項方面,除了關注探月工程、建立空間實驗站以外,對老百姓平常生活當中的問題,也要給予極大的關注,能夠從經費投入上,從科技立項上給予支持,給予關注,讓人們能夠健康地生活,能夠吃上健康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