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wǎng)/中國發(fā)展門戶網(wǎng)訊 墨脫縣曾經(jīng)是中國最后一個不通公路的縣城,在2013年年底,這樣的歷史也徹底終結。在交通運輸條件改善的情況下,在精準扶貧舉措的落實下,墨脫縣的農民通過產(chǎn)業(yè)發(fā)展、技能培訓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全國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區(qū)林芝市墨脫縣德興鄉(xiāng)黨委委員、宣傳委員白瑪曲珍就是這一變化的見證者,她講述了當?shù)刎毨罕娒撠氈赂坏牡湫屠印?/p>
白瑪曲珍介紹,墨脫貧困人群主要是聚居在比較偏遠的地區(qū),特別靠近邊境的地方,那些地方本來自然條件就比較惡劣,收入方式比較單一。墨脫縣因為通路比較晚,所以很多方面發(fā)展得比較慢,自我致富的能力比較低,沒有別的來源,一直靠國家政策和補貼。
關于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典型例子,白瑪曲珍介紹,德興村有一戶,以前很貧困,“但是后來在修路的時候需要開挖土機的人,他就學這個,出去參加農牧民培訓,他自己也是學得很好,學回來以后他就去工地上面打工,我們那邊正在建設,很需要這些人,他自己又肯吃苦,慢慢地靠幾年打工攢錢,自己買了一個挖土機,去給別人打工,慢慢地自己就會掙錢了,自己也開得很好,他自己就脫貧了。”白瑪曲珍介紹,脫貧了以后,這個人也帶動了村里面的人,成了致富帶頭人,他一直沒有忘記國家、縣、鄉(xiāng)給的好政策讓他有機會出去培訓,有時候會免費為村里做一些事,修一些小路。
在西藏有鄉(xiāng)科級以上黨員干部每人都會聯(lián)系一到兩戶的困難群眾,促進他們脫貧致富,白瑪曲珍介紹,自己以前駐村三年,去年年底就回來了,鄉(xiāng)里鄉(xiāng)干部每人要包一個村,必須要很了解這個村的情況,這個村里面有什么事情,就先要給包村干部打電話,尋求幫助。干部能解決就解決,解決不了,就往上面反映。“我對我駐村的村莊很熟悉,叫巴登則村,就選一戶比較困難的戶,為什么他比較貧困,因為他家里很多孩子在上學,好像有五個學生,他們要把小孩送出去上學,但是他們收入很低,只有父母兩個在家里,母親必須在家里帶著(孩子),父親搞點運輸,在地里面干活。雖然說我們那邊上學到高中為止,不用交學費,但是小孩要吃要穿,而且高中以上都是在市里面,我們墨脫縣只有小學和初中,這樣來回路費都是需要的。我?guī)头龅膶ο笫堑湫偷囊蛩妥优蠈W致貧的,我們就要想辦法幫助他,比如說父母年紀大了,你讓他們再出去掌握一門技術也是不可能的,生活上面能幫就幫,最好幫助小孩子,給小孩子學費,找一些贊助,我們現(xiàn)在有很多助學貸款或者助學金,盡量給他們減少一些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