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9月1日電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金仁淑在《日本學刊》發表《中日對中亞五國經貿合作比較——略論“一帶一路”構想與實踐》,她認為中國“一帶一路”構想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不僅有助于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也有利于促進中亞國家經濟的發展。
金仁淑認為,日本對中亞的“絲綢之路外交”戰略起步早,并以經濟援助為主線推動了與中亞之間的經貿合作,但規模較小,發展緩慢,缺乏地緣優勢和產業重疊性。而中國與中亞五國有地緣優勢,經貿合作增速較快,加之經濟發展水平較日本相近,產業重疊性較強,因此具有較大的合作潛力。
金仁淑指出,中國與中亞五國山水相連,具有古絲綢之路的人文和社會基礎。中亞五國雖然擁有豐富的油氣、礦產和旅游資源,但由于地處內陸,交通不便,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面臨著通過經濟轉型振興國力的挑戰。中亞五國宣布獨立后,中國政府基于“平等”和“互利雙贏”原則,向中亞五國提供了一部分政府無償援助或優惠貸款,并且加強中國與中亞國家在能源、交通等經貿和安全領域的合作。進入21世紀后,尤其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極大地促進了雙方在基礎設施、能源以及大中型項目等領域的合作。
2014年,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貿易額達450億美元。在金仁淑看來,“一帶一路”構想的提出,是新時期中國探索新的區域經濟合作模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戰略調整,為中國與中亞的經貿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她指出,2004年以來,中國與中亞五國的貿易發展總體呈現明顯上升態勢,中國已成為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
金仁淑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將連接經濟發達的歐洲和富有活力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將成為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經濟走廊,而處于亞歐大陸中心地帶的中亞國家將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中亞五國將迎來共同發展的難得機遇和廣闊空間。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將以經濟發展為支點,以經濟合作為目標,并切實契合中亞國家等古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同發展的迫切需求,為雙方互利合作、共同發展帶來新機遇,是互利互惠實現共贏的戰略抉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如需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及出處為“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