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艷兵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王虔)日前,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與《“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相比,最新頒布的《“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中有哪些亮點舉措?就此,記者專訪了《“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編制起草組副組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艷兵。
康艷兵表示,根據當前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同時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方案》無論是在理念方面還是在政策措施方面都有很多亮點和創新。
首先,有三大創新理念貫穿于《方案》全文。
一是強化低碳引領理念。《方案》明確提出“低碳引領能源革命”,“將低碳發展作為新常態下經濟提質增效的重要動力,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在城鄉規劃中落實低碳理念和要求”,“探索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模式,開展城市碳排放精細化管理”等要求,強化低碳對能源革命、產業轉型、新型城鎮化的引領。同時,提出采用碳排放效率標準引領重點行業綠色轉型,要求2020年大型發電集團單位供電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550克二氧化碳/千瓦時以內,允許市場靈活選擇優化電源結構、提升能源效率等措施實現指標要求;提出要研究新車碳排放標準,用“百公里碳排放”作為重要指標,引領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燃氣汽車發展,推動汽車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二是體現“雙控”思想。我國承諾在2030年左右碳排放總量達到峰值并力爭提早達峰,所以碳排放控制的思路需要由原來的強度控制逐步轉變到總量控制。“十三五”期間,將首先對能源消費實施“雙控”,并提出了明確的能耗強度下降目標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結合當前的工作基礎,“十三五”期間,我國碳排放控制仍然以強度目標為主,同時提出了有效控制碳排放總量的理念。例如,提出“鼓勵相關省市研究探索開展碳排放總量控制”、“鋼鐵、建材等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并擬以碳排放峰值和碳排放總量控制為重點來擴大低碳城市試點規模。
三是鼓勵率先達峰。綜合考慮到我國的“2030年碳排放達峰目標”和發展不均衡的國情,《方案》提出“支持優化開發區域碳排放率先達峰,鼓勵其他具備條件的區域提出峰值目標和實現路徑”,從而為欠發達地區騰出合理的發展空間;提出“2020年左右推動部分重化工業實現率先達峰,工業生產領域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趨于穩定”,從而為改善民生和發展高端產業騰出合理的碳排放空間;提出“推動煤炭消費提早達峰”,從而為發展其他清潔低碳能源騰出空間。
在政策抓手方面,根據“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依法治國、制度創新、發揮市場作用等新要求,《方案》提出了四大創新政策舉措。
一是強化法規標準,依法推動低碳發展。在法律法規方面,提出要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推動制訂應對氣候變化法等,為推動碳交易和低碳發展提供法律依據。在低碳標準方面,要求研究實施汽車和電力行業的碳排放效率標準,研究制定重點行業、重點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標準、建筑低碳運行標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標準等,完善低碳產品標準、標識和認證制度。
二是建立碳交易制度,通過市場機制推動低碳發展。考慮到推動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低碳發展領域倍受國內外關注的一項重要工作,《方案》專設一章從三個方面對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提出了要求。一是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提出要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擬選擇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和航空等8個行業中年能耗1萬噸標準煤以上的企業,實施碳排放配額管控制度。二是啟動運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明確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到2020年力爭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躍、監管嚴格、公開透明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三是強化基礎支撐能力。提出要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注冊登記系統,構建國家、地方、企業三級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工作體系,培養壯大碳交易專業技術支撐隊伍等。
三是完善價格、財稅、金融等政策,通過經濟手段推動低碳發展。要求加大中央及地方預算內資金對低碳發展的支持力度,完善氣候投融資機制,更好發揮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作用,積極運用PPP模式及綠色債券等手段,支持低碳發展工作。同時,要求研究有利于低碳發展的稅收政策,加快推進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規范并逐步取消不利于節能減碳的化石能源補貼,促進低碳發展。
四是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通過信息公開推動低碳發展。要求加強完善政府的信息披露,研究建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公報制度,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信息發布平臺,定期公布我國低碳發展目標實現及政策行動進展情況。首次明確提出推動建立企業溫室氣體排放信息披露制度,鼓勵企業主動公開溫室氣體排放信息,要求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企業率先公布溫室氣體排放信息和控排行動措施,強化企業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的社會責任。
所以,除了責任目標考核等行政措施外,《方案》重點圍繞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市場手段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的政策抓手,為推動落實方案的目標任務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