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1月30日,世界銀行最新政策報告敦促發展中國家和國際開發機構重新思考治理之道,將其作為克服安全、增長與公平相關挑戰的關鍵。
《2017年世界發展報告:治理與法律》探討了社會的權力分配不公如何影響政策效力的問題。例如,權力不對稱有助于解釋為什么作為典范的反腐敗法和反腐敗機構往往難以遏制腐敗,為什么分權化不一定能夠改善市政服務,為什么精心制定的財政政策可能不會減少動蕩和帶來長期儲蓄。
報告注意到,當政策和技術方案未能實現其預期成效時,制度往往難辭其咎。然而,報告發現,國家和捐助方需要拓寬思路,思考如何改善治理以使政策取得成效。報告將較好的治理定義為,國家和非國家群體在一套由權力塑造的正式和非正式規則的框架內運作,通過相互作用來設計和實施政策的過程。
世界銀行集團行長金墉指出:“隨著對有效的服務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公平的制度的需求不斷上升,政府盡可能高效和透明地利用稀缺資源至關重要。這就意味著利用私營部門的專長,同公民社會緊密合作,加倍努力打擊腐敗。如果沒有更好的治理,我們消除極端貧困和促進共享繁榮的目標就無法實現。”
報告列舉了各國的實例,包括索馬里的建國、尼日利亞的反腐敗努力、中國的增長挑戰和印度城市的社會排斥的例子。報告提出了有效政策的三個成功要素:承諾、協調與合作。作為實現更好的治理成效的三個核心功能,制度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 情況不斷變化時,堅持對政策的承諾。比如,當決策者花掉額外的收入而不是儲存起來以備未來之需時,或者是在缺乏約束性強制執行機制的情況下領導人背棄和平協議時,這樣做是有益的。
● 加強協調,以改變預期和引發各方采取社會贊許的行動。挑戰出現在多種情況下,從金融到產業集群和城市規劃。例如,金融穩定依賴于民眾對信用度的相信。試想一下,盡管在困難時期把錢存在銀行是合理的,但如果民眾認為別人會去擠兌,他們就有可能也跑去提款,最終導致銀行失去流動性出現崩盤。
● 鼓勵合作,有效的政策有助于促進合作,往往是通過可信的獎懲機制限制逃稅等投機行為。個人可能具有采取投機行為的誘因,不納稅并不妨礙他們享受他人稅金支付的公共服務。同樣,當群體未能從政策中受益,或者感到上當受騙(例如公共服務質量低下),就有可能進一步削弱合規性。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保羅·羅默說:“政府官員的行為并不是發生在真空里。他們的決策反映出公民討價還價的能力,而公民競相推進相互競爭的利益訴求。所以,這個報告為政府及其國家以及發展界人士開啟了一場十分重要的討論,主題就是我們怎樣才能確保社會行進在進步之路上。我們需要直面各國都存在的一個復雜的政治過程,權力能夠影響這個過程的結果,而我們需要自問怎樣才能確保這個過程為全人類帶來進步。”
報告認為,權力分配的不公可能會把部分群體和民眾排斥在政策參與的收益和獎勵之外。但在公民參與和互動的作用下,有意義的變革是有可能實現的,公民通過結盟來改變決策者的激勵因素;特權階層通過在決策者之間達成協議來限制其自身權力;國際社會通過間接影響來改變國內改革派的相對權力。
根據過去兩年在多國開展的廣泛調研和磋商,報告就指導改革和改變治理動態以促進公平發展的原則提出了建議。
報告發現,好的政策往往難以出臺和實施,原因是社會中某些得益于現狀的群體勢力強大,足以抵制打破政治均衡所需要的改革。
世界銀行治理全球實踐局高級局長德比·韋策爾說:“今年的《世界發展報告:治理與法律》凝聚了大量的智慧,必將為世行進一步加強治理方面的工作提供參考。正如報告所指出的,成功的改革不僅僅是采用‘最佳實踐’,而是需要進行適配和調整,以便更有效地建立在當地動態的基礎上,并解決繼續阻礙發展造福全民的具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