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權縣通過發展光伏等產業對貧困群眾進行“造血式扶貧”
深根固柢,本質脫貧杜絕返貧
在左權,讓眼下近三萬貧困群眾真正擺脫貧困,不返貧,實現全面脫貧目標,與十幾億同胞一起走上小康之路,時間十分緊迫、任務相當繁重。推進精準扶貧,解決好“怎么扶”的問題,發展生產脫貧是重中之重。產業扶貧能最大范圍地覆蓋貧困區域、貧困群體,變“輸血”為“造血”,也是左權縣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
“在產業對接上,左權縣大力實施莊園經濟、合作經濟,培育新型經濟主體,根據貧困人口致貧原因制定對應幫扶措施。大力發展核桃、雜糧、規模健康養殖、設施蔬菜、中藥材五大產業,帶動貧困人口增收。目前,合作社將近1000家,莊園經濟有四五十個,吸收貧困勞動力就近打工。”左權縣扶貧辦主任竇俊秀介紹。
在左權縣里,發揮扶貧“造血”功能的還有光伏產業,“十三五”期間,左權縣力爭全縣貧困區域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突破130兆瓦,年發電量1億度,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產業幫扶是為貧困群眾栽了一棵扶貧樹,這棵樹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能讓他們持續受益。”中國外文局駐里長村“第一書記”張健這樣總結產業扶貧的作用。
扶貧攻堅不是領導干部的政績秀場,是決戰貧困的一場硬仗,是實實在在地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為確保脫貧成效,左權縣按照本質脫貧的要求,嚴把貧困人口退出關,做足“成色”。一方面,左權縣完善了考核、退出、評估“三位一體”的脫貧成效評價機制,嚴格規范退出標準和程序,保脫貧一戶,銷號一戶,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現象。另一方面,左權縣專門聘請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全縣10個鄉鎮、20個村、200個貧困戶進行考核評估,徹底打消了扶貧工作“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的念頭。
此外,左權縣還組建10個扶貧攻堅專項督查組,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全面督查;并強化問責機制,全面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
這一系列舉措,都彰顯了左權縣擺脫貧困、實現跨越發展的堅定決心與信心。“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在新時期,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太行精神”又將支持左權人民贏得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取得全面小康的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