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若愚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1月5日在上海開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展現出中國以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實際行動來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開展的誠意和決心。在逆全球化傾向愈演愈烈的當下,習近平主席做出“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宣言是中國順應時代潮流,勇于擔當,力挽狂瀾之舉。
逆全球化傾向愈演愈烈,全球貿易投資增長受沖擊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西方發達經濟體出現了明顯的逆全球化傾向,表現為經濟上的貿易保護主義、社會上的排外主義和政治上的保守主義在全球廣泛抬頭。經濟逆全球化是指與經濟全球化相悖、國際合作和相互依賴逐漸消減的全球性發展趨勢。2016 年,英國脫歐公投成功,奉行貿易保護主義的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這兩大重要事件標志著英美作為曾經的經濟全球化重要推動力量轉身變為逆全球化的領頭羊,逆全球化的力量由以往的民間社會上升到了國家意志,逆全球化愈演愈烈。在逆全球化傾向下,國家間合作共贏的一面減弱,競爭對抗的一面上升。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貫徹“美國優先”的理念,接連“退群”,美國目前已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簡稱“TPP”)和巴黎協定,又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威脅退出世界貿易組織,全球治理體系面臨失序風險。此外,特朗普還針對主要貿易伙伴采取了加征關稅等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對于中國這一最大的貿易伙伴國和最大的逆差來源國,美國更是強硬以對,接連采取一連串的貿易摩擦行為。
在經濟層面,逆全球化表現為全球經濟復蘇疲軟,不同經濟體表現分化,國際貿易與國際直接投資增長顯著放緩。IMF數據顯示,1990-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平均為3.7%,2009-2017年則降至3.4%,其中發達經濟體平均增速由2.6%降至1.4%,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平均增速在這兩個時期均為5%。世界經濟力量出現“東升西降”是由于主要發達國家處于危機中心,其經濟實力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受到重創,而中國、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家處于危機邊緣,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較小,仍保持較快增長。經濟增速放緩以及在世界經濟中地位下降帶來的“失落”和心理“失衡”助長了發達經濟體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加之前期全球化快速推進中存在利益分配不平衡,發達國家中的底層民眾并未從全球化中受益,反而經歷了就業機會減少、收入增長放緩等沖擊。因而“逆全球化”在發達國家存在較為堅實的民意基礎。全球經濟“逆全球化”突出表現為全球貿易摩擦加劇、貿易保護主義上升,世界貿易增長率顯著放緩。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一個重要表現是世界貿易增長速度持續高于全球經濟增長速度。IMF數據顯示,1980-2007年全球經濟平均增速為3.53%,世界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量年均增速為6.09%,后者比前者高出2.56個百分點。隨著逆全球化潮流上升,2008-2017年全球經濟平均增速為3.33%,世界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量年平均增速為3.17%,后者比前者低了0.16個百分點。受世界貿易低增長影響,國際直接投資增長也明顯放緩。聯合國貿易發展組織數據顯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的2007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FDI)流量達到創紀錄的1.9萬億美元。但自2007年以來,全球FDI流量很少超過1.5萬億美元,2017年全球FDI降至1.43萬億美元,為三年來最低點。發達國家奉行貿易保護主義,對外國投資設置障礙是世界貿易與全球FDI增勢放緩的重要原因。WTO數據顯示,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數量已從2000 年的606 件增長到2015 年底的14807 件,15 年間增長了24 倍。而針對跨境投資,發達經濟體通過諸如國家安全審查等方式為外資并購設限等案例屢見不鮮。
全球化大趨勢難以扭轉,目前處于低潮調整階段
經濟全球化是基于技術發展,國際專業化分工,企業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客觀規律而發展形成的,并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全球化是科技、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推動了人類的發展和進步,是現代化市場經濟的發展成果,是人類整體增加福祉的共同需求。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全球經濟融合的趨勢已經較為明顯。生產融合方面,產業的全球化分工在日益深化。市場融合方面,不論是資金等生產要素,還是普通的商品,市場的融合不斷深化。打破市場的融合,打破生產的分工,重新退回各經濟體相互割裂的狀態,在經濟上不合理。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并呈現全球趨勢的背景下,全球生產與市場的融合趨勢更是難以扭轉。正如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主旨演講中所說,“世界上的有識之士都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說其是歷史大勢,就是其發展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類可以認識、順應、運用歷史規律,但無法阻止歷史規律發生作用。歷史大勢必將浩蕩前行?!?/p>
全球經濟走勢對全球化發展趨勢有重大影響,穩定復蘇的全球經濟為全球化提供了良好基礎和發展空間。據IMF 預測,2018年全球經濟將保持復蘇態勢,增速有望達到3.7%,到2022 年世界經濟將總體穩定在3.6%~3.7%。世界經濟在未來一個階段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有利于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保持全球貿易合理增速。當前主流的經濟學觀點都認為經濟全球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回顧歷史,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一直交替出現,逆全球化可視為全球化不斷深化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現象,逆全球化將催生全球化的新發展和新特征。近幾年逆全球化潮流愈演愈烈凸顯了全球化進程的困境,也意味著經濟全球化進入了一輪低潮調整時期,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中國以更深入的對外開放來堅定推進經濟全球化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已全面深入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受益匪淺。加入WTO以后,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分工,進出口規模與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持續快速增長。2001-2017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速達13.9%,其中出口年均增長14.3%,進口年均增長13.5%,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吸引外資方面,2001-2017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6.9%。對外投資方面,近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長27.2%。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2017年世界排名第二。龐大的經濟體量、極具潛力的國內市場、完善的工業體系、強大的制造能力以及在全球貿易與投資中的重要地位,以上因素賦予了中國在全球化低潮期擔當領軍力量的能力。近幾年,在逆全球化愈演愈烈的當下,中國一再向全世界表明支持全球化的堅定立場,堅持把對外開放作為黨和國家的重要方針政策。中國由全球化的參與者和受益者日益變為了堅定的支持者和引領者。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近年來,中國以更深入的對外開放來兌現莊重承諾,通過促進“公平、合理、透明的全球貿易和投資規則”,成為全球化的引領者。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上一大創舉。這體現了中國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發展自由貿易的一貫立場,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經濟全球化的實際行動。
從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始,中國加大了擴大進口的力度與決心。今年7月1日起下調部分亞太國家進口關稅以及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國務院辦公廳于7月9日轉發商務部等20個部門《關于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意見》,從四個方面提出政策舉措。在中央要求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的號召下,各省區市迅速跟進。例如,河北省提出了4個方面、19項具體內容的擴大進口舉措。近期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自2018年11月1日起,降低部分工業品等商品的最惠國稅率,涉及1585個稅目,約占中國稅目總數的19%。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召開是中國擴大進口的一項重要舉措。在上海舉辦的中國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包括國家貿易投資綜合展、企業商業展、虹橋國際經貿論壇三大內容,是我國推進我國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標志性工程。本屆國際進口博覽會共有172 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展,其中,參加國家展的有81個國家,參加企業展的有超過3600家企業。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演講中講到“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僅要年年辦下去,而且要辦出水平、辦出成效、越辦越好。”中國真誠向各國分享13億多人口的大市場,展現出以更深入的對外開放來堅定推進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