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海南自由貿易港在促進區域海洋經濟互聯互通中的重要作用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24年12月29日,以“推進區域海洋經濟互聯互通”為主題的RCEP區域海洋經濟青年對話在海口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主辦,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海南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協辦。當天下午,來自中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韓國等國家的專家學者代表圍繞“區域海洋經濟互聯互通中的海南自由貿易港”開展交流對話。
馬來西亞亞太“一帶一路”共策會執行董事翁忠義指出,海南憑借有吸引力的投資獎勵政策以及廣闊的地域資源,展現出了優于其他自由貿易港的優勢。如果實施得當,海南自貿港將提升中國在全球貿易、旅游中的地位。海南與東盟可以在人才、郵輪旅游、基礎設施等方面加強合作。
國防大學原戰略教研部主任朱成虎指出,海南是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一個起點,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橋頭堡,也應該成為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國家、RCEP國家走向中國的橋頭堡。
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副院長洪斌認為,海南肩負著中國加入CPTPP測試的使命,同時也承擔著海上互聯互通項目的試點任務。海南有著非常多的優勢,要利用優勢將自身打造成為非常重要的開放型經濟區域。
越南外交學院東海研究所研究員賴秀英指出,海南自貿港要抓住幾個關鍵詞。一是戰略位置;二是互聯互通;三是試點先行;四是可持續性。這四個關鍵詞蘊藏了海南的巨大潛力。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岸帶科學與海洋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志衛指出,在區域的互聯互通中,海南可以在海洋牧場、旅游、生態環境保護、能源開發等領域與東盟國家開展全面合作。
馬來西亞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顧問胡逸山認為,海南自貿港在促進海洋經濟以及區域互聯互通方面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提升貿易自由度等。同時,海南自貿港在促進海洋產業發展、經濟一體化、海洋可持續發展、貿易等方面擁有非常重要的潛力。
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秘書長郭文芹指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要充分利用其獨特的地理區位、海洋資源和高水平開放政策優勢,在區域海洋產業對接、海上互聯互通、海洋人文交流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區域海洋經濟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
馬來西亞海事研究所沿海與海洋環境中心高級研究員努爾·祖萊哈·尤索夫指出,馬來西亞可以受益于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發展。建議雙方在港口智能技術合作、可持續發展(如碳交易)、海關政策對接等三方面推進海洋經濟的互聯互通進程。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海洋資源保護利用研究院副院長滕欣認為,推進海洋經濟的互聯互通,可以從三個維度切入。一是政策維度,創新以貿易投資自由便利為重點的政策制度體系;二是產業維度,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加強產業聯動;三是對外開放合作維度,融入海上絲綢之路,開拓藍色經濟合作發展空間。
韓國對外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金虹苑認為,郵輪旅游是促進區域海洋經濟互聯互通的一個良好起點,海南可以借助地理和政策優勢,在郵輪旅游領域實現“早期收獲”。此外,還可以圍繞郵輪旅游、農水產品等特色物流,推動周邊中小型港口對接。
中改國浩自貿港法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程夢珂提出,海洋漁業是最適合開展區域內互聯互通合作的產業。海南提出再造一個“海上海南”,需要用好海南自貿港零關稅、兩個15%稅率優惠政策等;需要推進自貿港的制度創新,尤其在投資貿易便利化方面大膽探索。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RCEP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金曄提出,海南自貿港可以從便利化、創新+產業化、數智化三個方面盡快取得“互聯互通”早期收獲。建議加大財政、金融方面的支持,加快發展藍色金融。
印尼茂物農業大學海岸與海洋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安迪·阿凡迪認為,海南自貿港在促進和發展海洋產品貿易、交通運輸等方面要建立起常態化的合作。建議制訂穩定的政策,積極推進區域各國各領域標準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