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市長 馬漢成
???? 當下空氣質量是廣受關注的熱門話題,有一個城市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那就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十二五”期間,固原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了88%以上,固原市長馬漢成表示,“十三五”期間的目標是達到90%,他是從何處得來的信心保障呢?馬漢成說,“天藍、地綠、水凈、人文明”是綠色城市的標準,固原市在綠色城市建設上又有哪些經驗呢?為此,中國網中國訪談2016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市長馬漢成。
中國網:馬市長您好,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我們知道固原市在自然環境方面一直保持著非常好,首先我們想聽聽您對綠色城市這個概念是如何理解的,您覺得綠色城市應該具備哪些特征?
馬漢成:我覺得“綠色”應該是我們要倡導的生活和消費理念,不僅僅是我們的發展理念,更應該也是我們消費的理念。我覺得世博會上有一句話就是說“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我覺得不單單是城市擁有著很豐富的資源,創業和就業機會,還有能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機會,但是我覺得城市的生態也更加重要。有幾個標準“天藍、地綠、水凈、人文明”這四個要素是我們綠色城市的標準。固原由于發展不足,我們現在一直按照這個要求在去打造,下一步我們從三個環節下手,其中第一個環節就是做一個按照綠色要求或者標準能指導的規劃體系。
中國網:這個規劃是涵蓋哪些方面呢?
馬漢成:一個是整個城市的框架,路網、居住環境和功能等等,包括出行,交通布局都在里面,因為現在大城市像北京擁堵,肯定不美,擁堵帶來很多問題,它本身就不是綠色的,出行不方便,不安全,不綠色。第二就是我們要在建設當中,一定要融入綠色的元素,我們要用環保材料、節能材料,我們要在這個城市建設或者是綠化,加大綠化量,建設一批供市民休閑的森林公園,有地方去活動,城市不能全是高樓林立。第三,倡導市民有綠色消費的理念,我們的消費包括我們用的食品袋,垃圾處理方式等等,都要為城市的綠色奉獻一份力量,盡一份責任,所以從規劃體系、硬件建設,到消費方式,整個體系我覺得都應該倡導綠色,包括國家現在正在倡導的比如地下城市管廊建設,海綿城市建設,就是綠色城市建設的主要抓手和載體。
中國網:所以我們固原市在實現綠色發展這塊,重點還是在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這方面?
馬漢成:是,因為曾經破壞了生態,讓我們受盡了苦頭,幾十年的努力才換回了今天這樣一個生態優美的局面。寧夏提出“開放寧夏、富裕寧夏、和諧寧夏、美麗寧夏”建設,固原也是“美麗寧夏”建設的一個重要門戶,那么生態現在既然成為我們一個重要的資源。因為我們現在吃的水來自于涵養的水源,種樹涵養的水源,清潔空氣也是跟我們森林覆蓋率有關系,所以下一步發展的產業,包括我們的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我們叫六盤山生態農業,生態旅游,都是跟這些有關系。所以我們要非常珍惜和保護生態資源,一個方面我們繼續大力植樹造林,提高我森林覆蓋率,我們在“十三五”期間到“十三五”末,森林覆蓋率每年要提高一個百分點以上,接近30%。第二我們要治污,現在城市、農村生產的一些生活垃圾,污水處理一定要達標排放,要治理好這個環節。第三要把我們這個地方存下來的水要蓄好,讓它成為通過濕地還大自然一塊應有的空間,凈化我們的生態空間,所以植樹、治污、蓄水是未來三大任務,我們一定要把它做好。在產業選擇上,我覺得一個要構建我們的綠色產業體系。
中國網:現在咱們的產業結構是什么樣?
馬漢成:我們現在的產業結構是一產大體上占20%,二產占28%,三產占52%,這么樣的結構。所以我們在這里面要構建綠色的生產產業體系,無論從種植業、養殖業到加工業,一定要發展綠色產業,不能有污染,不能對現有的生態有破壞,有污染,所以節水環保,這是我們選擇產業,發展產業的底線。第二我們從現在也要倡導全民綠色消費的理念,剛才我已經談過了,從我們的城市建設,以及到我們的生活領域等等,都要去構建。綠色已經是我們的一種消費方式,到固原去,現在大家都感覺到真是天藍、地綠、水清,真是讓青山綠水真正變成我們的金山銀山,讓它成為我們脫貧致富最寶貴資源。
中國網:您說的產業,而我們要構建綠色產業體系,是靠什么來保障呢?我們不讓它進駐固原,通過什么東西來規范它?
馬漢成:兩個方面,第一個在產業的選擇上,產業的準入上,我們要實行負面清單,就是不能讓有污染的企業進到固原,這是我們的底線。第二個現在已經進來的企業,我們一定要按照最先進的環保技術,讓它處理好,不能有新的排放,達到標準,符合標準的要求,環保、安全,這也是我們的底線。所以有這兩個措施,我們的產業體系才能綠色。
中國網:我看到固原市在“十二五”期間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在88%以上,“十三五”我們給自己確定的目標是要達到90%以上,這個藍天是要靠什么來保障,是不是我們的排放還是控制得比較好?
馬漢成:我們現在的天藍局面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我們的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很少,就一個電廠。污染源大體來自兩個方面,一個就是這些排放,包括汽車的尾氣排放,第二是春季的風沙粉塵的影響。按照PM2.5的標準來講,我們主要是汽車尾氣和現有的一個電場,供熱電場的排放,其他都沒有。“十二五”期間我們優良天數是88%,“十三五”期間我們提出90%,這是非常大的任務,這就說明我們繼續加大環保的投入力度,環保的治理力度,讓天高云淡是我們一張品牌,一個亮麗的名片。現有的企業的排放只減不增,我們還有取締一些燃煤鍋爐,讓集中供暖供熱,大量地推廣使用電和天然氣,這是一個。第二就是繼續通過植樹造林進一步提高樹木的涵養和進化工程。通過這些措施,我相信我們到“十三五”末,固原的優良天數會更好。
中國網:我們現在要把六盤山建成生態補償實驗區,很多地方都在探索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是不是六盤山在這方面開始的比較早?
馬漢成:六盤山生態補償我們提得比較早,實施的比較早。由于六盤山這個地方是跨著四省61個縣,主峰核心區在寧夏。六盤山涵養的涇河的水供著現在20個縣180萬人300萬牲畜的飲水問題,其中絕大部分是甘肅來用。所以我們提出11個跨區域的生態區域,靠一個省的力量很難解決,這幾年我每年都在提建設六盤山生態補償機制,目前國家也建立了,但是標準太低,只能對這個區域的國有林每畝補10塊錢,集體林每畝補15塊錢,這個標準太低。我們想著一個是進一步提高這個地方的標準,能不能提到每畝的補償在300元左右。
中國網:這個“300”的標準,您是通過什么來評價?
馬漢成:“300”是兩個概念,第一個現有的林能得到很好的保護,保護費用包括防火防病蟲害這些;第二個就是現有林的管護,包括繼續長成森林,這樣也需要投入。所以我覺得一畝地補15塊錢太少,這些年機制建設的比較早,但是標準太低,我們一直呼吁把六盤山這個區域的標準提高一下。國家正在研究,我覺得隨著國家財力的增長,會對區域的生態補償給予高度的關注。寧夏自治區黨委政府也非常重視,也把構建六盤山生態補償區域作為建設國家一個重要的生態屏障去規劃,去投入。我們現在市縣兩級也要拿錢對這個區生態補償投入,我覺得先建好的機制,先把機制建立起來,一個好的機制能把小事做大,這個機制的建立不光是國家層面的,省市縣都有責任,共同建立這樣的機制,把我們這塊寶貴的涉及4個省60多個縣,幾百萬人的區域保護好。
(記者 孫婉露 攝像 王一辰 后期 周珊珊 責編 裴希婷)